恒河为什么没有航运能力?很简单,被英国给坑了,印度花大价钱清空淤泥,结果恒河三角洲是孟加拉国的! 恒河是印度的母亲河,全长2500多公里,流域面积占印度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按理说,这么一条大河,应该能成为重要的航运通道才对。 但现实是,恒河的航运价值一直没能充分发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泥沙淤积太严重了。 1842年,英国殖民者为了缓解印度北方的旱灾,在恒河上游修建了长达6000多公里的恒河运河系统。 这条运河把恒河的水大量引入农田灌溉,导致恒河上游水位急剧下降,原本能通航的河段变成了浅滩。比如恒河源头附近的哈德瓦县,原本是重要的航运节点,运河修成后,船只根本无法通行,航运彻底瘫痪。 英国殖民者不仅挖运河抢水,还疯狂砍伐恒河流域的森林。19世纪,英国本土的木材不够用,就把印度当成了“木材仓库”。 短短几十年间,恒河流域的森林覆盖率从70%暴跌到32%。没有了树木的保护,雨季一来,大量泥沙被冲进恒河。 据统计恒河每年的输沙量高达14.51亿吨,是长江的3倍。这些泥沙在河道里越堆越多,旱季时有些河段水深只有1.8米,大型货船根本开不动。 印度独立后,也想解决恒河的泥沙问题。他们花了大价钱搞清淤工程,比如2014年启动的“Namami Gange”计划,号称要投资30亿美元清理恒河。 结果呢?钱花了不少,效果却很差。因为印度政府的清淤项目缺乏科学规划,而且贪污腐败严重。 很多承包商拿了钱却不干活,或者随便挖两下就交差。更离谱的是,印度还想出用牛粪治污、激光烧尸这些“奇葩”办法,不仅没解决问题,反而让恒河的污染越来越严重。 除了泥沙淤积,恒河三角洲的归属问题也让印度的航运努力白费。恒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面积6.5万平方公里,但大部分都在孟加拉国境内。印度虽然在恒河下游建了加尔各答港,但港口到三角洲入海口这段河道属于孟加拉国。 孟加拉国为了发展自己的经济,在恒河上修建了帕德玛大桥等工程,进一步限制了印度船只的通行。印度花大力气清理恒河淤泥,结果下游航道被孟加拉国控制,航运价值大打折扣。 现在,恒河的航运能力和长江比起来简直天差地别。2024年,长江的货物吞吐量达到40.2亿吨,而恒河只有1282万吨,还不到长江的0.3%。印度想靠恒河发展内河航运,可英国留下的烂摊子和三角洲的主权问题,就像两道大枷锁,把恒河的航运潜力死死锁住了。 来源:光明网 【19世纪英帝国的灌溉知识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