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评论员郭正亮说的非常明确,大陆不要让连战、马英九、宋楚瑜、郑丽文等人忽悠了,他们只想两岸维持和平,从不谈统一,拖延时间,多赚点大陆钱,我们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大陆领导人必须解决台湾回归问题,不能再拖了。国民党这些年举着“九二共识”的旗子,看似温和友善。 两岸分治源于1949年内战结束,上世纪50年代大陆领导层就明确表达收回台湾的决心。那时,北京通过外交场合反复重申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必须和平解决。台北国民党政权则推行戒严,表面反攻大陆,实际固守岛内。进入80年代,大陆改革开放后逐步放开对台政策,1987年允许台湾居民探亲,开启民间接触大门。累计上百万台湾人登陆,交换货物,促进经济互补。这段历史显示,大陆始终坚持和平统一原则,但国民党在岛内主导时,并未主动推动政治融合,只停留在经贸层面。九十年代初,香港会晤确立“九二共识”,即一中各表,为后续对话铺路。可惜,国民党后续操作往往将此共识工具化,回避统一核心议题,导致两岸关系时松时紧。数据显示,1992年后两岸贸易额从不足10亿美元飙升至如今逾3000亿美元,但政治互信却始终卡壳。 “九二共识”本是两岸互动的底线,国民党这些年以此为旗帜,营造温和形象。1992年香港会晤后,它成为官方渠道的通行证,推动直航和小三通。2008年马英九上台时,重申此共识,两岸航班从每周几十班增至数百班,贸易额在2015年达1880亿美元。农产品如凤梨和茶叶低关税进入大陆市场,台湾企业获益匪浅。表面看,这缓和了紧张氛围,避免军事冲突。可深入剖析,国民党从未将共识转化为统一路线图,只强调“维持现状”。郭正亮批评道,这种做法本质上是拖延战术,借和平幌子赚取大陆资金。数据显示,马英九任内虽签ECFA协议,涵盖货物服务贸易早收清单,但统一议题仅限于党内文件,缺乏具体时间表。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本土派与深蓝派争执不休,进一步稀释共识效力。结果,两岸交流虽繁忙,政治突破却寥寥。 连战2005年访大陆,开启国民党高层破冰之旅。那次访问促成党际交流,胡锦涛会见时强调和平发展,连战回应加强经贸合作。随后的五年,两岸贸易额从680亿美元升至1500亿美元,台湾电子产业大举西进,工厂遍布上海等地。连战此行虽获好评,但未明确统一方向,只谈文化和经济项目。国民党借此巩固岛内地位,党产和企业利益随之增长。可惜,这种访问模式重复多年,却未积累政治共识。郭正亮指出,连战等老将的“和平之旅”更像经贸推销,回避主权敏感点。数据显示,2005年后台湾对大陆出口占比从20%升至40%,企业主们计算着关税节省,却鲜见统一倡议。国民党内部文件将统一列为遥远目标,实际操作中优先岛内选举需求。 马英九时期是国民党两岸政策的巅峰,2008年至2016年,直航和ECFA落地,青年交流项目如海峡论坛年年举办。2015年论坛吸引数万台湾青年参会,讨论文化经贸,贸易额创纪录1880亿美元。马英九强调“九二共识”为基础的反台独立场,缓和了岛内紧张。可惜,任内未见统一实质推进,只停留在维持和平层面。郭正亮分析,马英九的路线本质是拖延,借大陆市场稳固国民党执政。数据显示,ECFA后台湾对大陆顺差超1000亿美元,农产品出口翻番,果农受益明显。但政治上,马英九面对本土派压力,回避一中框架细节,导致共识被岛内绿营攻击为“卖台”。国民党此期虽扩大交流,却未形成统一共识党内文件。 宋楚瑜作为亲民党主席,多次穿梭两岸,补充国民党交流空白。2005年访大陆时,他率团参观历史遗址,推介观光合作,推动包机协议。两岸游客互访从每年数十万增至数百万人次,台湾旅行社收入暴涨。宋楚瑜强调文化共通,却将统一搁置,只谈经济互惠。郭正亮批评,这种模式延续国民党拖延传统,借大陆游客赚取外汇。数据显示,宋楚瑜推动后,2010年大陆赴台游客达180万人,贡献GDP逾500亿新台币。但政治上,亲民党虽反台独,却未与国民党合力形成统一联盟。宋楚瑜多次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路线摇摆不定,党内资源分散。国民党吸收亲民党部分力量后,宋楚瑜影响力渐弱,其两岸活动转为个人品牌,焦点锁定观光收益。 郑丽文2025年10月当选国民党主席后,重申“九二共识”为核心,反对台独。她拜会马英九,称此为基本路线,推动两岸青年交流。选后,她在访谈中强调两岸同属一中,以中华民国宪法为框架,陆委会回应质疑其是否通往统一。 郭正亮分析,郑丽文路线回归马英九模式,高度拉满却避开统一时间表。数据显示,当选后国民党支持率微升至25%,但党内分裂未解,本土派与深蓝派争执九二共识表述。郑丽文安排经贸访团,成员赴大陆洽谈投资,贸易额预计维持高位。但她的“通关密语”论引发争议,暴露国民党在统一问题上的暧昧。郭正亮直言,这种表态只是文字游戏,实质拖延以谋私利。国民党若继续此路,难以重获岛内主流民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