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回电统一,台湾民众会买单吗? 国民党新主席郑丽文在回电大陆时强调“双向满意”。但我想说,统一不是班级投票选班长,绿营二十年“去中国化”已让年轻一代呼吸着“天然独”的空气。 郑丽文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后,大陆发去贺电,期望两党坚持“九二共识”,团结台湾同胞,“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郑丽文迅速回电感谢,重申1992年两岸达成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强调“两岸同为炎黄子孙、同属中华民族”。 她给统一加了道“双向满意”的保险——大陆点头不算,还得台湾全民鼓掌。但她心知肚明,统一这门功课从来不是班级投票能决定的。 民进党执政二十年,课表里的“中国”被橡皮擦得越淡越好。绿营推行“去中国化”,从修改教科书到公营事业正名,一步步培养“天然独”。新一代台湾青年在“不好”的氛围中成长,若等他们“突然想家”,恐怕比等太阳从西边升起还难。 国民党内部对此意见不一。郑丽文刚当选,党内大佬赵少康就急眼了,洋洋洒洒千字文批评她,拿投票率说事,质疑其民意基础。而郑丽文则试图在回电中平衡各方:既肯定“九二共识”,又强调“为两岸人民谋福祉”。 大陆早已把话摆上台面:和统是A方案,但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大陆提出的“六个任何”说得清清楚楚:“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国台办也明确表示,凡危害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者,都难逃法律制裁。 历史不会一直蹲在原地等人回心转意。金门炮战时期,就曾采用“文打”策略,以炮弹为特殊对话语言,用一种默契维护了一个中国原则。2008年至2016年,两岸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开启大交流大合作,签署23项协议,实现全面直接双向“三通”。事实证明,有了这个定海神针,台海才能风平浪静。 眼下,绿营借“反中”窃取和平红利蛋糕,必遭民意反噬。台湾经济根本依赖大陆,两岸关系好,台湾经济才会好。2025年中秋,福州500架无人机在天空排列出“两岸一家亲”图案时,现场欢呼阵阵——民间交流的暖流,终将融化人为的坚冰。 郑丽文面前是条窄路:既要维系两岸共同政治基础,又要应对岛内“去中国化”的逆流。而大陆的耐心与决心同样清晰,正如邓小平当年在《告台湾同胞书》中增加一个“更”字,将“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变为“更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一字之差,诚意千金。 “勿谓言之不预”这六个字,早已写在两岸关系的日历本上。逆流划得越久,溃坝声越响。当和平统一的A卷被涂成“独色”时,B卷的阅笔声可能就是历史的终场铃。 历史不等人,更不等人为制造的“民意”。郑丽文的“双向满意”理想丰满,但两岸关系的骨感现实提醒所有人:国家统一的闹钟,不会因为有人捂耳就永不响起。郑丽文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