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呼吁:国际奥委会可以解散了! 10月23日,国际奥委会的一波操作,把这声呼吁衬得更实在了,就因为印尼没给以色列代表团发签证,他们直接终止了和印尼国家奥委会关于举办国际赛事的所有对话,还明确建议其他国际赛事都别去印尼办。 这阵仗,仿佛把“体育无歧视”的原则捧得比天还高,可细品下来,这原则早成了看风向变的“软尺子”。 大家都记得,当初俄乌冲突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运动员被直接拒在巴黎奥运会门外,那会儿国际奥委会提都不提“无歧视”,反倒换了个说法,叫“为了维护赛事完整性”。 同样是运动员没法参赛,怎么到印尼这儿就是“重拳出击”,到俄白那儿就换了套说辞? 《奥林匹克宪章》里白纸黑字写着要保障运动员不受歧视的参赛权,现在倒好,成了根据需要随时拿出来的幌子,谁合某些人的意,尺子就往谁那边偏。 更让人看不惯的是背后的“利益秤”,国际奥委会超半数总收入源于美国,经济上的深度依赖使得其态度偏袒难以遁形,在诸多事务处理中,那偏向之态昭然若揭。 美国之前也拒签过他国参加联合国大会的官员,这么明显的“歧视”行为,国际奥委会连句批评都没有,安静得像没事发生;可到了印尼这儿,仅仅是没发签证,就被追着“处罚”,这双标也太明显了。 就连赛场里的药检,都透着不公平,对中国运动员的检测频率,都快到“骚扰”的程度了,恨不得每个环节都查一遍;可对美国运动员,大多是走个过场,甚至有些离谱的申诉理由都能被认可,顶着“残疾人”的名头就能正常参赛,这哪是在维护公平,分明是在搞“区别对待”。 慢慢大家也看明白了,国际奥委会嘴里的“和平、团结、友谊第一”,早没了当初的分量,公信力碎了一地,被网友调侃成“国际双标委员会”,一点都不冤。 中国现在对申办奥运会的热情也降了不少,毕竟国家的经济、军事实力摆在那儿,不再需要靠一场盛会来证明自己。 再加上之前里约、东京奥运会爆出的腐败和财政问题,更让人觉得这机构不是在守护体育精神,而是在抱着霸权思维过日子。 其实“无歧视”本身是个好原则,问题出在执行它的国际奥委会丢了中立。 要是再不痛痛快快搞改革,还抱着双重标准不放,那“解散”的呼声就不只是网友的气话了,早晚会变成真的。 大家对此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