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一辆“车”,三桶水,一个人:荆门街头的10元理发铺

荆门城区一个居民区旁,停着一间小小的移动板房。这是陆向华的“流动快剪车”。

今年68岁的陆向华,一个月前他的理发铺开张了。他一个人经营,是老板,也是唯一的理发师。

“老了在家也没什么事,充实下生活,消磨时间。”陆向华头发花白,精神头很足。这间板房花了他5000元,再加上4000余元的磷酸铁锂电池、逆变器和理发工具,总投入一万余元。

每天三桶水,从家里提来,这是他全部的用水。

“闲不住”的老手艺人

陆向华这辈子,好像就没闲过。

他年轻时,在湖北汽车缸盖厂当了20余年理发师,专门给职工剪头。后来离开国企,又开了20年大货车。退休了?还不行。他又去干了几年电梯安装管理。

现在,他算是“重操旧业”。

“作为普通老百姓,也是为了多一点增加一点收入。”陆向华坦言,“毕竟自己有几十年的工作经验,能够发挥余热也挺好的。”

他很知足。

10元钱的“实在”功夫

陆师傅的店,早上9点开门,晚上7点关门。开了一个多月,只休息了两天。

剪发10元,剪发带刮胡子15元。价格比很多社区小店都便宜。

他选这个位置,有自己的盘算:“这一块居民比较多,常住人口多。附近的理发店比较少。理发是广大人民的刚需嘛。”

生意很稳定,每天大概十来个顾客,收入100元左右。“我的要求也不高。”

顾客主要是40到60岁的中年人,也有七八十岁的老人。

虽然挂着“快剪”的名头,但陆向华手上的活儿一点也不马虎。只剪发,要10多分钟;带上刮胡子,得20多分钟。他有个习惯,剪完一个,就打扫一次卫生。

“顾客过来光顾就是对我的信任,”他一边忙着手上的活儿,一边说,“肯定要尽心尽力给别人剪好一点,让别人满意。”

“新模式,老手艺”

“我之前都在城南新区剪。”一位正在排队的顾客说,“路过这里几次,经过观察觉得老师傅技术很好,所以想来尝试一下。”

车内的空间不大,一位正在理发的顾客倒不介意。

“老师傅的技术还是很娴熟的,看得出来是老手艺了。”他说,“价格也不高,是真正的平价消费,给附近的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这位顾客是在附近办事时,偶然发现了这个新奇的板房。“以前大城市时看到过类似的模式,在荆门还是头一次看到。后期我也会向周边的朋友多宣传。”

晚上7点,陆向华送走最后一位客人,开始收拾工具,拉下了板房的门。明天上午9点,他还会准时出现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