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据袁世凯贴身侍卫陶树德回忆:袁世凯每天5点起床后,先喝鸡汤、牛肉汤开胃;7点左右

据袁世凯贴身侍卫陶树德回忆:袁世凯每天5点起床后,先喝鸡汤、牛肉汤开胃;7点左右吃一大碗小母鸡炖的鸡丝面和两个肉包,有的时候,一顿就吃十几个鸡蛋;之后每隔一小时就要喝人参茶,吃一碗鹿茸。 袁世凯这吃法看着夸张,但在清末的上层圈子里不算新鲜事,说白了就是当时的“富贵潮流”。清代从乾隆起就把人参捧上了天,乾隆最后两年吃了359次人参,合计近三十八两,慈禧更狠,一年就能造掉两斤多人参。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连光绪的老师翁同龢都靠吃人参撑过殿试,得了“人参状元”的名头,这种风气下,吃得起参茸成了身份的硬指标。袁世凯出身官宦世家,后来又坐到大总统的位置,自然得跟上这股潮流,毕竟在当时人眼里,敢这么吃补品,才显得有实力、有地位。 再者,这也是他应对高强度生活的“自救偏方”。袁世凯打年轻时候就不是省油的灯,早年跟着堂叔袁保恒办赈务,严冬里手足冻裂都得连轴转,后来弃笔从戎搞练兵,更是“昼夜并进,每寝不及二三时”。 等到当了大总统,内外压力直接拉满,既要稳住北洋军阀,又要应对全国舆论,后来还搞称帝闹剧,被各方讨伐,精神弦绷得死死的。他自己心里清楚,没点“外力加持”扛不住,而当时的人普遍迷信“参茸治一切虚症”,觉得这些贵价补品能补回消耗的精力,就跟现在有人靠咖啡续命一个道理,只不过他把剂量拉到了极致。 还有更私密的原因,袁世凯娶了十多个妻妾,生了32个子女,这种负担让他格外依赖滋补品。央视网早年就提过,他最后肾亏得厉害,跟吃鹿茸太多脱不了关系。 他从二十五六岁就开始猛补,不光喝参茶吃鹿茸,还雇了两个奶妈天天喝人奶,简直把自己当成了需要精心养护的“国宝”。陶树德还说,袁家的小子们小时候都肥头大耳,北京人编歇后语调侃“大总统的儿子——人参鹿茸”,可见这补药的劲儿连下一代都受影响。 但这套吃法也有代价,陶树德没说的是,袁世凯常年被牙痛和便秘折磨,每隔三两天就得请医生灌肠,这些都是参茸吃太多的副作用。中医里参茸都是热性补品,正常人长期吃根本扛不住,何况他还半点蔬菜水果都不碰,营养完全失衡。 就像清代医家徐大椿吐槽的,当时人总觉得“不怕病死,只怕虚死”,哪怕吃补药吃坏了,还怪自己补得不够早、不够重。袁世凯也逃不过这个误区,直到56岁才叹着气说参茸不能再吃了,但这时候身体早就垮了。 1916年他称帝失败,内外交困下忧愤成疾,肾结石转成尿毒症,57岁就撒手人寰。回头看陶树德记的那张食谱,哪是什么养生套餐,分明是催命符。他以为靠参茸能堆出好身体、撑住权力,却忘了再好的补品也架不住瞎吃,就像现在有人跟风乱买保健品,最后钱花了,身体反倒搞垮了,说到底还是被“贵的就是好的”的迷信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