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撒切尔”来了!高市早苗无视警告,上台第一把火就烧向中国 高市早苗,这个名字在日本政坛已经不是新人,但当她真的坐上日本首位女首相的位置时,外界的反应却是又惊讶又警惕。不是因为她的性别,而是她上台第一件事就把枪口对准了中国。 她的强硬,和“撒切尔”这个称号不是浪得虚名。可问题在于,撒切尔夫人当年有北海油田和冷战加持,而高市背后是一堆债务、脆弱联合政府和日本企业对华的深度依赖,这种“火”能不能烧得起来,还是个问号。 她刚当选,第一场记者会就把“国家利益”挂在嘴边,还特别点了印太安全挑战这个词。这语气不难看出,她把中国当成了“挑战”的主要对象。 比起日本媒体津津乐道的“女权突破”,她在外交上的这步棋,才是真正值得关注的地方。 高市是安倍路线的忠实继承人,一直在自民党保守派系里稳扎稳打。她的上位,其实是保守势力在安倍去世后的一次集结。不过,她的权力基础并不稳,真正能让她坐稳宝座的,是一次充满交易味道的政治联合。 自民党前段时间因政治献金丑闻搞到焦头烂额,连带着与公明党的关系也陷入冷淡。 为了凑够议席,高市不得不拉上日本维新会组建联合政府。但维新会虽然支持她,却并不入阁,这就像请人吃饭但不给座位,表面团结,实则暗流涌动。 面对这种不稳定的局面,高市显然知道不能慢慢来。她需要快速立威,最快的方式就是在外交上放狠话。 她选中了中国,不是因为冲突不可避免,而是因为对中国强硬在当前日本政治氛围中最容易拉票。 尤其是在台湾问题上,她的表态格外激进。她重申“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还推动讨论所谓“对敌基地攻击能力”。这些说法过去是日本政府讳莫如深的领域,现在却被她拿到台面上讲,明显是想打破以往的“战略模糊”。 但高市的强硬并不只停留在嘴上,她还准备动手做事。她提出设立“经济安保办公室”,要减少对中国在半导体、稀土等关键领域的依赖。 这种思路实际上是把经济问题军事化,想通过构建所谓“民主供应链”来实现对中国的“去风险”。 不过,这种“脱钩”听起来热血,做起来却是另一回事。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这不是嘴上说说就能改的。即便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中日之间的贸易额依然保持高位。日本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和市场份额,不是说撤就能撤的。 更何况,日本国内对这种做法也不是铁板一块。经团联、电子协会、汽车联盟这些行业组织都曾表态,如果贸然推行“去中国化”,企业的成本将大幅上升,竞争力会大打折扣。尤其是一些靠中国市场吃饭的中小企业,更是叫苦连天。 政治上,她还要面对维新会的掣肘。虽然维新会在安全政策上和自民党看齐,但在经济和社会政策上却南辕北辙。 如果她推得太猛,不仅可能引发政策冲突,还可能让联合政府提前解体。 高市的强硬路线,其实也是在打国内民族主义的牌。她过去就以坚持参拜靖国神社而出名,对历史问题态度鲜明。她对“村山谈话”的质疑,也让不少温和派感到不安。 上任后,她并没有明确说会不会以首相身份参拜靖国,但这种模糊本身就是一种信号。 历史问题在日本政坛一直是个敏感话题。每次有高官参拜靖国,中韩等国都会强烈反应。 而她在这个点上模糊处理,是想左右通吃,一方面迎合保守派,一方面给外交留点余地。但这种操作也可能适得其反,既得罪了外部,又无法真正满足内部支持者。 经济上,她面临的局势同样不容乐观。日本公共债务是全球发达国家中最高的之一。日元持续贬值,物价上涨,老百姓的怨气也在积累。如果她一边要加军费,一边又要稳经济,财政压力会越来越大。 尤其是,如果中日关系继续恶化,中国采取反制措施,比如限制日本食品、制裁特定企业,最先受伤的就是日本基层行业。 最近,日本渔业协会就公开表达了担忧,担心与中国的紧张关系会影响海产出口。这种声音虽小,却代表着实打实的利益损失。 而在外交层面,美国方面已经在暗示,日本要承担更多的防务责任。特朗普政府对盟友的态度一向现实主义,要求日本多掏钱、多出力的呼声只会更高。 但日本国内对“对美追随”并不是没有反感情绪,特别是在青年群体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这种一边倒的外交路线。 高市如果一味迎合美国,可能会在国内引发不满。但如果她尝试走“战略自主”,又很可能遭到美方施压。这种两难局面,让她的外交政策更像是一场拉锯战,而不是战略布局。 高市的强硬,某种程度上是权力不稳下的“表演型政治”。她需要通过制造外部威胁来团结内部,但这场“火”如果烧得太猛,最后可能连她自己也控制不住。 日本不是80年代的英国,没有足够的资源和底气去玩撒切尔的那一套。 参考资料 上观新闻:《高市早苗就任日本首相,中方是否会发贺电?外交部回应》2025年10月23日 人民日报:《高市早苗表示上任后将提高日本防卫开支,外交部回应》2025年10月23日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