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东方大国太聪明了:趁着俄罗斯武器滞销,一口气订购20架大飞机。 最近不少军事圈

东方大国太聪明了:趁着俄罗斯武器滞销,一口气订购20架大飞机。 最近不少军事圈子里都在传个消息。说中国空军可能要大批引进俄罗斯的大飞机了。不是战斗机,是伊尔-78MK-90A加油机,一订就是20架,交付时间据说卡在2027年之前。 这消息不是空穴来风。说是有黑客扒出了俄罗斯电子集团的官方文献,还是执行董事签过字的那种硬货。文献里没明说买家是谁,就给了个“客户代号156”,标注是东亚国家。 猜来猜去,这买家大概率是中国。东亚能一口气吃下20架大型加油机的国家没几个。韩国空军惯用量产硬管加油的路子,跟俄罗斯的软管系统不搭边,肯定不会碰。 朝鲜空军里能空中加油的战斗机恐怕都凑不齐20架,更犯不着买这么多加油机。算来算去,也就中国有这需求和实力。 有人觉得奇怪,现在运油-20都服役了,怎么还盯着俄罗斯的老平台?这得先看看中国空军的加油机家底。老掉牙的轰油-6早就跟不上趟了,航程短、载油少,只能在第一岛链内打转。 手里现有的3架伊尔-78还是早年从乌克兰弄来的二手货,维护保养一直不省心,剩余使用寿命没多少了,说不定哪天就退出现役。 运油-20是挺能打,可西飞的生产线根本忙不过来。空军对战略运输机的需求同样迫切,运-20的机身得优先满足运输需求,能改成加油机的数量相当有限。 这几年新列装的歼-10C、歼-16、歼-20加起来快上千架,每一架都能空中加油。算下来平均80架战机才摊得上1架运油-20,缺口有多悬殊可想而知。 伊尔-78MK-90A确实有两把刷子。这机型是在伊尔-76MD-90A基础上改的,2018年才首飞,算是俄罗斯最新型号。 它装了4台PS-90A-76发动机,比老款的D-30发动机推力更大还更省油。1000公里距离内的燃油输送能力能到78吨,这个数比不少型号都亮眼,甚至可能超过运油-20。 货舱里还能加挂额外油箱,载油量还能往上提。配套的UPAZ-1M加油吊舱每分钟能输油2500升,战机加油等待时间能缩短不少。 更关键的是熟悉度。中国空军用了这么多年伊尔-78,飞行员上手新机型的速度肯定快。地勤团队维护过老款伊尔-78,摸透MK-90A的保养门道也用不了太久,能省不少适应时间。这对于急着补缺口的空军来说,太重要了。 从贸易角度看,这买卖也说得通。这些年中国对俄罗斯的贸易顺差一直不小,采购伊尔-78MK-90A正好能平衡一下。对俄罗斯来说,自家空天军对这款加油机的总需求也就20架左右,不对外出口,生产线很难维持运转。中国这个客户来得正是时候。 不过这事儿也不是板上钉钉。最大的变数在俄罗斯的产能。伊尔-476运输机的年产量才6架,既要供应俄罗斯空天军换装,还得给A-50M预警机提供机身。 分给加油机的产能恐怕没多少。之前印度订的S-400防空系统就因为俄乌冲突被俄军征用了,最后一批至今没交货。中国真下了单,能不能按时拿到手还是个未知数。 更值得留意的是合同阶段。那份泄露的文件是2023年签的,还处在RFQ阶段,也就是“报价请求”阶段。这就像逛街问了句衣服价,离真掏钱买单还差得远。说不定只是摸底探价,最后未必会真买。 还有后勤兼容性的问题。伊尔-78MK-90A的PS-90A发动机跟老款伊尔-78的D-30发动机完全不通用,引进了就得建一套全新的维护、备件体系。它的数字化航电系统也是新的,飞行员培训和后勤数字化对接都得额外投入。这跟解放军正在推的“简化后勤、通用化”目标其实是拧着的。 当年买苏-35的事儿也能当个参照。2014年签单的时候,歼-20已经试飞两年多,但谁也不敢保证能顺利服役。那会儿上世纪90年代进口的苏-27正批量退役,歼-11D、歼-16这些新机还没跟上,买苏-35就是为了填编制、摸技术。等到歼-20、歼-16批量服役,苏-35自然就成了“牛夫人”。 现在的情况有点像,但又不一样。运油-20已经站稳脚跟,性能还比伊尔-78MK-90A强些。引进伊尔-78更像是应急的备选方案,而不是刚需。毕竟强敌在亚太的部署越来越密集,空军转型成战略进攻型力量,没足够的加油机根本玩不转。时间不等人,能多一条补缺口的路子总没坏处。 所以真不能简单说这是“趁滞销捡便宜”。中国空军的需求是实实在在的,伊尔-78MK-90A的性能和熟悉度也有吸引力,跟俄罗斯做这笔买卖也符合双方利益。 但到底买不买、能不能按时拿到手,还有太多不确定因素。产能限制、合同进度、国产装备的替代速度,每一项都能影响最终结果。说到底,这更像是一次未雨绸缪的布局,而不是冲着“滞销”去的盲目采购。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54
用户10xxx54 1
2025-10-24 15:28
不要半路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