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家军战斗力高主要是真给钱,南宋1缗为1000枚铜钱,朝廷动不动赏数十万缗或者数万缗下来。而岳家军人数不过10万余人,岳飞从不私藏全都分发下去,算下来每次赏赐,每名士兵最少都能拿1缗钱。要知道宋高宗时期1石120斤的米价格虽然来回波动,但依旧保持在2~3缗钱左右。 说起南宋那会儿的抗金部队,岳家军绝对是顶尖的,战绩摆在那儿,一仗接一仗地打得金兵直叫苦。为什么他们这么能打?不是光靠喊口号,也不是什么天生神力,主要就一个字:钱。朝廷赏赐下来,岳飞手下那帮人分得实打实,不藏私,一点不拖泥带水。这套做法,让士兵们吃得饱、用得上劲儿,战场上自然卖命。咱们慢慢捋捋,这里面的事儿可不简单,得从岳飞这个人说起。 岳飞这辈子,活得就是个实干家。北宋宣和八年,他出生在河北相州汤阴县一个普通农家,那时候金兵还没闹得天翻地覆,但他从小就没少吃苦。家里穷,爹妈拉扯他长大,全靠地里刨食。他十岁出头,就跑去拜周侗学武,周侗是当地有名的枪棒高手,教他射箭使枪,练得那叫一个扎实。靖康二年,金兵南下,京城丢了,二帝被俘,全国乱成一锅粥。岳飞眼瞅着家园毁了,收拾家伙事儿就投了周侗的部队,从底层小兵干起。第一次上阵,他就显了本事,手持长枪冲在前面,挑翻好几个金兵,战后周侗升他当管军。从那起,他领着队伍追击溃敌,沿河设伏,斩了数十级敌首。绍兴元年,朝廷让他独立带兵,攻克金军据点,士兵们跟在他身后,很快就打出名堂。朝廷升他步军司统制,后来又到清远军节度使,封武昌县开国伯。战场上,他总身先士卒,箭雨里策马突阵,盔甲上箭痕累累,从不后退半步。 建炎年间,岳飞的部队越打越大。建炎三年,他率军在长江下游转战,收复建康,斩金将一百多口,那场清水亭之战,金兵殿后部队全军覆没。绍兴二年,他又败曹成,部下郭进第一个爬上莫邪关,立下头功。绍兴四年,岳飞掌荆湖南路,收复襄阳六郡,平定地方盗匪,顺带收编了五六万壮丁,部队规模一下窜到十万上下。这时候的岳家军,已经不是散兵游勇,而是有板有眼的分工:十二支主力军,背嵬军是精锐骑兵,前军管步兵,后军管辎重,各司其职。绍兴五年,讨杨幺水寇,大胜而归,又添兵马。总的来说,岳飞一生打了不下九场大仗,从江南水乡的广德六战六捷,到宜兴败戚方,再到横江口截击金军殿后队,每回都拿下实打实的战果。金兵那边,兀术领教过他的厉害,多次南侵都吃瘪。岳飞的部队,兵多将广,统制官二十多个,正副将两百多,远超同时期的张俊和韩世忠。 部队壮了,战斗力上来了,关键还得看怎么管人。岳家军强,就强在赏罚分明,尤其是赏赐这块儿,从不含糊。南宋那时候,铜钱流通,一缗等于一千文,朝廷一有大捷,就从临安运来大批赏银,多则数十万缗,少也数万缗。岳飞的部队顶多十万出头,他从来不中饱私囊,全部分发下去,按人头算,每回每兵至少落一缗。话说回来,这钱可不是白给的,得看值不值钱。宋高宗时期,米价虽有波动,但一石米——重一百二十斤——也就两三缗。战时粮贵点,一缗顶多买四五十斤粗粮,可对士兵来说,这已经是实惠了。平时他们用这钱换米添咸菜,填饱肚子,家里老小也能过几个月。岳飞巡视营寨时,总让人清点箱子,一文不落。部将分发时,按带甲的、重骑的、轻装的,分三等,但谁敢从中捞油水,就杖杀不饶。有回,一名部将私吞赏银,岳飞查出来,当场处置。这套规矩,让士兵们觉得值当,立功才有盼头。 光给钱还不够,军纪得铁板一块。岳家军有句号令: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这不是空话,搁在当时兵荒马乱的年头,别的部队饿了就抢,冻了就拆民房取暖,可岳飞这儿不行。安徽广德驻扎那阵,粮道断了,士兵脸黄得像蜡,围火堆搓手取暖,可营门紧闭,谁也不出寨扰民。金使者路过,看见这光景,回去叹气,说这队人进驻地方,一草一木不动。为什么管得住?岳飞有招:立功重赏,失责重罚。绍兴二年,莫邪关一战,郭进第一个登梯,砍倒守卒,开门放主力进来,岳飞当场赏金带银盏,封他秉义郎,从八品武官。反过来,义子岳云操练时马失控,摔地上,岳飞抽鞭子杖他一百下,血痕一道道,毫不手软。士兵们看在眼里,知道规矩不是摆设。岳飞还管市场交易,买东西得公平价,谁压价欺民,就严惩。结果呢?百姓欢迎他们,所到之处,举手加额,感戴不已。金兵那边,兀术南侵,听说岳家军来了,就得掂量掂量,因为这支队不光打得猛,还得人心。 赏罚军纪之外,岳家军的分工也精细。岳飞把十万兵分成十二军,背嵬军是王牌,近万骑兵,专破敌阵;前军步兵结阵拒马,后军管补给。立功不靠关系,郭进那事儿就是例子,纯凭真刀真枪。部队来源杂,有义军,有降卒,有地方壮丁,但岳飞收编时,只诛首恶,赦胁从,壮大实力。绍兴六年,格禧的三千兵划给他,建炎末的忠义军也并入,到绍兴十年,稳稳十万。结果,战场上士气高,郾城一战,破兀术铁骑;颍昌围城,逼金兵北撤。金使都服,说纪律严,撼山易撼岳家军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