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韩国某智库称:“既然中国可以拒绝进口美国大豆作为反击手段,韩国也可以不买中国的大白菜”。 这话一放出来,听着挺有气势,可细想其实就不是这么回事。别看都是一口菜,其实两国在白菜这事上,谁掌握主动权,基本上一目了然。 在韩国,大白菜可以说的上是生活必需品,家家户户都得用到大白菜。可是韩国本地菜地能产多少,全看老天爷脸色,碰上台风、冷空气,减产那都是常有的事。 那些年白菜价格飞天,连政府都得紧急从国外调货,靠中国供应才稳住了局面,韩国人桌上的泡菜才能不亏。 正因为这个背景,韩国要是真不买中国的大白菜,最先遭殃的不是中国农民,倒是自家百姓钱包遭殃。 而中国,大白菜那是种得满地都是,各地农民一年四季勤快种菜,大大小小超市天天都有新鲜货。 不光是吃菜的老百姓买得多,南方也有北方的菜源源不断地运过去,靠冷链和物流,流通早就没问题。少了那点韩国订单,根本造成不了什么影响。 前段时间,韩国白菜紧缺,就有老百姓吐槽大白菜都快比猪肉贵了。可中国这边,一茬茬菜往外发,渠道早被打得通透,国内的小区、饭店、集市的需求大得很,根本不用担心卖不出去,想往哪卖就往哪卖。 韩国智库类似希望用这招跟中国“对等反制”,其实忽略了双方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中国是世界蔬菜头号大户,农产品供应面向全球,市场韧性特别强。 韩国若真撂下一句“以后不买中国白菜了”,对中国来说只是出口数据变一变,对韩国自己来说,生活习惯、食品价格全都得跟着难受。 从全局看,农产品和普通商品区别不大,同样绕不过民生这道坎。韩国真想用“停买”威胁中国,最后苦的反而是自己人。 农产品到最后是老百姓的一日三餐,不是政治博弈的工具。任何把农产品掺进大国博弈的做法,最后受伤的都是老百姓。怎么选,大家心里自然有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