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十年前买的一条中国黄金的项链,今天拿去卖才发现被骗了。当时售货员推荐这条项链好看

十年前买的一条中国黄金的项链,今天拿去卖才发现被骗了。当时售货员推荐这条项链好看,标价是2464元,我看着也是喜欢,所以没犹豫就买了。现在听说金价都涨到900多了,拿到金店去卖才发现,这是条18k金的,才4.5克。当时金价是300多,现在想想当时真是太傻了。 我这邻居张姐,今年58岁,这条项链是她十年前给儿子办婚礼时买的,说是想婚礼上戴,图个喜庆。那天她揣着项链去家附近的金店,进门就笑着说“姑娘,帮我看看这条项链能卖多少钱,现在金价不是涨了嘛”,结果店员拿过项链用放大镜一看,又用仪器测了测,抬头跟她说“阿姨,您这是18k金的,回收价按今天的行情,每克大概630元,4.5克总共能给您2835元”。 张姐当时就愣了,手里的项链差点掉地上:“不对啊,我十年前买的是‘中国黄金’,怎么会是18k金?当时金价才300多,现在都900了,怎么才卖这么点?”她急着让店员再测一遍,店员耐心解释:“18k金含黄金75%,回收价本来就是足金的七成多,您这克重又轻,肯定卖不上高价。”张姐这才想起翻家里的旧盒子,找出当年的发票,上面只写了“18k金项链一条,标价2464元”,连克重都没标全——十年前她根本没注意这些,只记得售货员拿着项链在她脖子上比划,说“您皮肤白,戴这个款式显亮,18k金比足金硬,戴久了也不容易变形,结婚戴正合适”。 现在一算账,张姐更觉得亏得慌。十年前足金金价才340元左右,她这条18k金项链,按标价2464元、4.5克算,当时每克合到547元,比当时的足金还贵了200多;要是当年用同样的钱买足金,能买7克多,现在回收至少能拿6300元,比现在这2835元差了一倍还多。她坐在金店的休息椅上,手指摸着项链上早就磨浅的花纹,想起当年儿子婚礼上,她戴着这条项链给亲戚敬酒,大家都说好看,那时候多开心,现在只剩无奈:“当时就顾着‘好看’了,售货员没提18k金和足金的回收区别,我也没好意思问克重,觉得大品牌不能坑人,哪想到会这样。” 前几天她跟楼下李阿姨聊天,李阿姨十年前花2600元买了条5克的足金项链,现在回收拿了4500元,还笑着说“当初就认准足金,不管售货员怎么说18k金时尚,我都要算每克多少钱”。张姐这才更明白,不是18k金不好,是自己当年太粗心——没问清材质和足金的区别,没算过每克的单价,光被“好看”和“大品牌”糊住了眼。 可转念一想,当年售货员为什么只强调“好看”“硬度高”,却不主动说18k金的黄金含量、克重,还有回收时会比足金便宜?是觉得顾客不懂,还是故意避重就轻引导消费?毕竟对普通消费者来说,谁能一眼分清18k金和足金的细微差别,又能主动想到要算“每克单价”? 其实买贵金属首饰,真不是看标价和款式就够的。不管是18k金还是足金,都得让店员明明白白标出克重、黄金含量,自己算清楚每克花多少钱,再问问回收时的规则——别像张姐这样,十年后才发现当初的“喜欢”,藏着没说透的“门道”。毕竟钱花出去是为了舒心,不是为了多年后想起时,只剩一句“当时太傻了”。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