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美媒承认美国严重低估了中国   《纽约时报》10月21日的一篇深度报道,意外成了

美媒承认美国严重低估了中国   《纽约时报》10月21日的一篇深度报道,意外成了美国对华认知偏差的“自白书”。记者艾莎实地探访浙江义乌后直言,美国试图用关税压制中国外贸的算盘彻底落空,根源在于“严重低估了中国制造业的实力和外贸韧性”。   这篇报道发布两天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就公开松口,承认计划于11月1日生效的100%对华关税“不可持续”,需通过谈判化解,从威胁到改口的反转,恰好印证了美媒的判断。   特朗普10月9日刚宣布加税计划,纽约股市就用暴跌给出了反应,道琼斯指数单日下跌879点,英伟达、超威半导体等科技股带头重挫,投资者扎堆涌入黄金和国债避险。   华尔街的恐慌不是没有道理,中国海关总署10月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其中出口增长7.1%,9月单月进出口增速更是创下年内新高。   义乌的情况最具代表性,这里的外贸商早就在美国前几轮加税中学会了分散风险,欧洲、东南亚和非洲市场的订单占比持续提升,对美出口依赖度已大幅下降,关税大棒挥下来自然难以伤筋动骨。   更让美国始料未及的是中国制造业的升级速度。《纽约时报》在另一篇7月发布的报道中提出“中国冲击2.0”的概念,指出如今中国不再靠低价抢占市场,而是用创新重构全球产业格局。   几年前美国还认为中国车企只能造低端产品,现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不仅在欧洲建厂,销量还实现了翻倍增长,电池技术和设计能力直逼当地品牌。   工业机器人领域更能说明问题,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数据显示,中国工厂的自动化程度已超过美国、德国等传统制造业强国,每万名工人拥有的工业机器人数量位列世界第三。   大众汽车在合肥的电动汽车工厂里,1000多台机器人中有99%来自上海生产,仅存的一台德国机器人反倒成了“特例”,这种产业升级的速度,是美国用老眼光无法企及的。   另外,美国为了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特朗普10月20日刚与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签署关键矿产合作协议,宣称要投入85亿美元打造“自主供应链”。   但BBC的报道一针见血地指出,澳大利亚虽然有稀土储量,却缺乏提炼技术,挖出来的矿石仍需运到中国加工。   中国在稀土提炼领域占据全球90%以上的份额,这种技术积累不是短期能复制的,有行业专家测算,美国要建成完整的稀土提炼体系,至少需要十年时间和几十亿美元投入。   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自关税战打响以来,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反而比2017年增加了50%,92%的关税成本最终由美国消费者承担,每个家庭每年多支出1200美元,所谓“保护本土产业”的口号,最终变成了对民众的变相征税。   中国的应对智慧也远超美国预期。面对美国的技术封锁,中国企业没有被动等待,而是在自主研发上持续突破。   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自主研发的28纳米制程芯片和磷酸铁锂电池在全球市场占据优势。   台积电财报显示,其先进制程芯片营收占比达74%,但受美国管制影响,对大陆市场营收占比已降至8%,这反而倒逼大陆芯片产业加速成长。   在贸易服务领域,义乌新落成的全球数字贸易中心让外贸商无需出国就能完成订单洽谈,上线三个月就促成20亿美元交易,数字化手段让市场响应速度更快、抗风险能力更强。   美国内部的反思声音正在变大。《纽约时报》的报道里,两位研究中美经济的专家大卫·奥托和大卫·汉森坦言,第一次“中国冲击”只是抢走了劳动密集型岗位,而现在的“冲击2.0”直接动摇了美国的技术根基。   《国会山报》的专栏文章更直接,称美国用关税逼中国屈服的策略“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走向失败”,对中国的无知让美国付出了沉重代价。   就连英伟达CEO黄仁勋也公开表示,美国出台政策前应先反思“对自身是否有益”,毕竟其芯片制造和市场都与中国深度绑定,脱离中国供应链的代价难以承受。   从特朗普的关税威胁改口,到美媒的公开反思,这一系列变化都指向同一个事实:美国一直用过时的视角看待中国。   中国的强大从来不是靠低价竞争,而是靠完整的产业链、持续的创新力和开放的市场生态,这些优势不是短期政策能撼动的。   信息:2025-10-22 23:26·《环球时报》官方账号 美媒承认美国严重低估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