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闻泰科技还是深谋远虑啊,在收购了荷兰安世半导体以后,并没有把宝全押在荷兰,而是选

闻泰科技还是深谋远虑啊,在收购了荷兰安世半导体以后,并没有把宝全押在荷兰,而是选择把大部分产能放在了国内,这一点很高明。 2019年,闻泰花300多亿把安世这个欧洲半导体巨头拿下时,外界都只盯着“值不值”,没人琢磨闻泰的真正心思。 可现在回头看,当初最不被注意的那个举动——交割完不庆功,先派20个技术专家直奔荷兰奈梅亨工厂——才是最关键的一步棋,这哪是去取经,分明是去做产能迁移的准备。 毕竟,当时安世年营收就超100亿元,手握车规级芯片核心技术,全球每三辆汽车里就有一辆用它的产品,这样的巨头可不是随便买来当摆设的,那些忙着算收购溢价的分析师们,怕是没看懂张学政这盘跨越数年的大棋。 这群技术专家去了荷兰工厂可不是闲坐喝茶,而是拿着放大镜梳理了安世60年的技术资料,从设备参数到生产流程逐一记录,同时悄悄测绘生产线布局,为后续迁移做足铺垫,果不其然,收购完成没多久,闻泰就砸钱在东莞、淮安建超级工厂,完全没走“依赖海外现成产能”的捷径。 要知道,当时不少企业搞跨境并购就图个省心,直接沿用海外生产线,闻泰偏要反着来,现在看这波操作简直是未卜先知,到2024年,安世全球72%的产能都落在了中国境内,东莞封测基地一家就承担了全球50%的封装测试任务,年产量飙到500亿颗元件,比荷兰工厂产能足足多了3倍。 这步棋的高明之处,在后来的地缘政治风波里彻底显了原形,2025年荷兰政府突然冻结安世海外资产,本以为能掐住中国芯片的命脉,结果发现手里攥的不过是个空壳总部,真正的生产核心早就在中国扎了根。 更讽刺的是,欧洲车企近六成的芯片订单都靠中国产能供应,荷兰管控刚落地,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就急着发警示,说再这么搞2026年欧洲新能源车产量得降15%,20万人就业要受影响,最后还是荷兰主动找闻泰协商,这脸打得着实响亮,之前英国逼安世卖纽波特晶圆厂时,闻泰也是转身就在上海临港建了新厂,3万片/月的12英寸晶圆产能,直接让对方的管控成了笑话。 而且,产能迁回国内带来的好处可不止抗风险,也让比亚迪、蔚来这些国内车企供货的周期,从原来的12周压缩到4周,效率翻了三倍,2024年国内生产基地贡献的营收就占了安世总营收的48%,约70亿元。 更聪明的是闻泰同步搞的供应链“国产化换血”,封测环节弃用欧洲伙伴,转投长电科技这些本土企业,国产化率从30%冲到82%;连磁芯、环氧塑封料这些辅料都换成宁波韵升、江苏汉拓的国产货,关键辅料国产化率达91%,还提前囤了3个月安全库存,等到荷兰想靠断供原材料施压,才发现这招早就不管用了。 还有,技术消化更是体现了闻泰的深谋远虑,在上海建实验室砸20亿搞研发,把从荷兰带回来的技术吃透再创新,两年就突破8英寸SiC衬底技术,良率85%比荷兰工厂还高7个百分点。 现在蔚来车上用的国产SiC模块,性能和荷兰产的没差,闻泰自己还攒了1200多项自主专利,反过来荷兰研发团队40%的经费都得靠中国基地的利润供血,一旦断了支持,欧洲的研发立马停摆,这哪是收购,分明是借船出海再造船超车。 说到底,闻泰这步棋高就高在没被短期利益迷眼,别家收购海外企业忙着套现或者维持现状,它却盯着供应链安全的长远账,知道芯片这东西“产地比品牌更重要”,欧洲的技术积淀要拿,国内的制造优势更要守,这种全球研发+中国生产的模式,既规避了风险,又踩准了国产替代的节奏,现在安世2.5万家全球客户里,近一半销售额来自中国,欧洲市场还得靠中国产能供血,这种互相依存的格局,可比单纯押宝某一地高明多了。 这事儿也给行业提了个醒,跨国并购从来不是买个牌子那么简单,真正的赢家都在算“十年账”,闻泰用300亿和五年布局证明,所谓深谋远虑,就是在别人盯着脚下的时候,已经看清了前路的风浪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