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锦州市交通运输局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调整运输结构、发展多式联运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与协调服务职能,积极引导和支持港口企业聚焦海铁联运高质量发展,以完善集疏运体系、创新运输组织模式、提升信息化水平为关键抓手,全力推动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在支持锦州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锦州港”)等重点企业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一、强化基础设施联通,筑牢海铁联运发展根基
坚持将完善硬件设施作为保障海铁联运顺畅高效的基础。一是提升港口枢纽功能。积极规划引导,支持锦州港加快推进第二港池集装箱码头二期扩建及后方堆场等关键工程建设。目前,港口作业区铁路进港率已超过90%,枢纽能力显著增强。二是拓展内陆服务网络。支持锦州港在通辽、朝阳、赤峰等腹地城市合理布局,已设立11家内陆港,有效延伸港口服务半径。三是升级专业作业设备。鼓励企业加大投入,新增灌包机、专用抓斗等先进设备,货物装卸与转运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为海铁联运量快速增长提供了坚实的设施保障。
二、创新运输组织模式,打造“散改集”“公转铁”示范标杆
积极倡导并推动运输方式结构性改革,引导企业探索高效绿色联运路径。在有力指导下,锦州港成功打造了氧化铝、大豆、铁矿/镍矿/球团、铜精矿等4条“散改集”“公转铁”海铁联运精品线路。通过流程优化,实现了海运与铁路运输的无缝衔接,整体运输费用较原有公路模式下降约8%,吸引了大量货源转移。同时,推广应用“船边直提”“抵港直装”等高效作业模式,进一步降低企业口岸环节成本约1480万元。
三、推动信息互联共享,提升多式联运服务效能
高度重视智慧物流建设,着力推动多式联运各环节信息互联互通。一是支持信息平台建设。支持锦州港加快建设多式联运物流信息平台,完成海关监管堆场信息化升级和集装箱大数据平台搭建,使集装箱堆场作业能力提升20%。二是推广全程服务模式。积极推广海铁联运“门到门”一站式服务,通过数据互联与全程监控,打通了“北安-锦州-嘉兴”“赤峰-锦州-太仓”等10余条稳定高效的全程物流通道。截至目前,通过信息化服务线路已完成11.6万标箱运输量,实现综合降本994万元,物流服务的可靠性与透明度显著提升。
四、明晰发展路径,规划未来蓝图
锦州港的实践为锦州市海铁联运发展探索出清晰路径:一是坚持规划引领,持续推动港口航道、泊位、堆场等关键设施扩能升级,实现能力匹配是发展的前提。二是优化网络布局,以港口为核心,强化与腹地内陆港、铁路等方的协同合作,构建辐射广、效率高的联运网络是发展的关键。三是聚焦效率提升,大力推广“散改集”“公转铁”及专用箱具应用,结合信息技术赋能,不断优化流程、降低成本是发展的核心动力。
下一步,锦州市交通运输局将继续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支持引导港口及物流企业持续深化运输结构调整,拓展海铁联运辐射范围与服务内涵,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锦州市乃至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交通力量。
(锦州市交通运输局袁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