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海南自由贸易港有望成促进全球经济增长新亮点

转自:中国经济导报

迟福林

近年来,以自由贸易为主线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态势良好。2023年,美洲区域内贸易额占比达到50%,亚洲达60%,欧洲更是高达70%。WTO(世界贸易组织)数据显示,自俄乌冲突以来,区域内贸易增速较区域外贸易增速快4~6个百分点。面对地缘政治经济新格局,自由贸易港(区)在促进区域自由贸易进程中的作用不是在减弱,而是明显增强。

1975年,全球只有79个自贸区。但如今,有5400多个自由贸易港(区)在135个国家运营;自由贸易港(区)的贸易额占全球总贸易额的20%~30%,吸引了约18%的外资。1980年,中国开始设立经济特区,后来设立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等,近年则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

“跳出海南看海南”。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是国家重大战略,目标是打造中国面向印度洋、太平洋的重要开放门户。今年12月18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将正式启动全岛封关运作,在3.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实施高水平开放政策,成为连接中国大市场和以东盟为主体的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大市场的战略枢纽,连接中国和东盟这两个最具活力和增长潜力的大市场。预计到2035年,中国与东盟对亚洲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保持在60%以上。

首先,建议做好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与RCEP的叠加集成,实现面向RCEP全面单边开放。例如,率先实施RCEP关税减让承诺清单,尽快实现“零关税”覆盖范围从封关运作时的74%提升至90%以上;将企业在RCEP成员国的加工增值部分列入海南的增值部分,只要企业在RCEP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加工增值累计超过30%,即可享受“零关税”进入内地的政策;率先放开面向RCEP的医疗、教育、文化娱乐等服务市场,促进中国与东盟服务市场连接。

其次,海南自由贸易港可以成为以“两个总部基地”为重点的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战略枢纽。“两个总部基地”是指以中国企业进入以东盟为重点的国际市场的总部基地和以东盟为重点的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总部基地。“总部基地”作为国际产业分工的高端形态,其产业关联度强、集聚辐射带动作用大,是提高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条件。

2021年,新加坡有4200家跨国企业设立区域总部;2023年,中国香港有1336家跨国企业设立区域总部;2023年,中东和北非有超过40%的规模企业在迪拜设立区域总部。2024年,104家跨国企业在海南设立区域总部,但与新加坡、中国香港等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未来,海南需要适应中国企业投资东盟的大趋势,率先实现第一个总部基地的重要突破,要尽快推出具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例如,依托金融开放政策,支持中国内地企业更加便利地投资东盟,实现企业对东盟直接投资“秒付”;加快推动以“零关税、低税率、减税制”为核心的自由贸易港政策落地,带动贸易、投资、跨境资金流动、交通运输、人员往来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

再次,蓝色经济是中国-东盟经济增长、经贸合作、产业转型的大市场。目前,东盟国家30%的GDP来自海洋,中国8%左右的GDP来自海洋。可在打造“经济增长中心”的共同目标下,推进中国与东盟涉海贸易、投资、技术等领域的合作,也可以旅游业为先导建设共同市场。

预计到2030年,中国邮轮旅游市场规模将达到1400万人次。若将其中的30%引入东盟市场,将为东盟带来近500亿元的旅游收入。未来,中国若能与东盟岛屿经济体合作开发“一程多站式”国际邮轮旅游航线,将能带动形成以海南为中心的泛南海旅游经济合作圈。未来几年,可依托海南自由贸易港“零关税”“加工增值内销货物免关税政策”等,打造面向东盟海产品产业链供应链。

最后,可以借鉴迪拜的成功经验。2025年上半年,迪拜80%的贸易面向中东地区,15%的贸易面向非洲和亚洲,已成为亚洲资本进入中东、非洲的重要门户。目前,有8000多家中国企业投资迪拜。中国约60%的货物通过阿联酋港口转口到中东、非洲地区的400多个城市;中国对中东的直接投资,60%通过迪拜实现。2023年,迪拜超过90%的经济收入来自于非石油产业;其服务贸易额占GDP的比重达70%以上,成功实现了由石油贸易为主向服务贸易为主的转型。其中,2023年,仅杰贝阿里自由区就贡献了迪拜20%的外资、30%的GDP和贸易额。

目前,40%左右的全球货物贸易经过南海及其周边海峡,60%以上的中国对外贸易通过南海。建议借鉴洋浦港与阿布扎比港建立“姊妹港”的做法,推动海南与东盟重点港口建立“港口联盟”,实现标准对接、规则互认,降低跨区域贸易成本。此外,建议将洋浦打造成为以油气资源合作为主题的自由工业港区,全面实行油气项下的自由贸易政策。

中国-东盟双边贸易中,服务贸易占比不足10%,与全球平均水平相比至少有16个百分点的提升空间。中国、东盟与海合会经济规模占全球经济总量的近1/4,而三方贸易总额仅占全球贸易总额的5%。若能发挥迪拜、海南自由贸易港及东盟特殊经济区的作用,将带动形成仅次于RCEP的全球第二大区域性市场,超过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规模。

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需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以特别制度安排为突出特征的自由贸易港(区),将成为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作者系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海南自由贸易港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