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佩斯“和平之约”泡汤记:美俄峰会为何突然喊停? 一周前还被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称作“和平之岛”的布达佩斯,转眼成了美俄峰会的“搁浅地”。这场仅隔五天就从“即将举行”急转“无限搁置”的外交大戏,比谍战片还要跌宕,背后藏着三重绕不开的死结。 停摆的导火索,是一场谈崩的“预备役对话”。 10月16日,特朗普与普京一通2.5小时的长谈后,兴冲冲官宣两周内将在布达佩斯会面,还特意安排国务卿鲁比奥与俄外长拉夫罗夫先通电话铺路。可20日的通话刚结束,美方就翻脸了——拉夫罗夫在电话里直接拒绝了特朗普力推的“冻结战线停火”方案,强硬重申必须让乌克兰撤出顿巴斯地区,先签和平协议再谈停火。这让特朗普瞬间没了底气,直言再见面就是“浪费时间”,毕竟8月阿拉斯加峰会毫无成果的尴尬还没散去。 更深的裂痕,藏在“拉偏架”的和平迷局里。 特朗普本想当次“和事佬”,却在17日与泽连斯基的会谈中露了馅——他把俄乌前线地图扔在桌上,硬逼乌克兰放弃整个顿巴斯地区,还让双方“就地宣布获胜”。这番操作一边惹得泽连斯基当场翻脸,直言领土问题“敏感又困难”;另一边也让俄方看穿了美方的虚伪:所谓“停火”不过是逼乌克兰妥协的幌子,根本没考虑俄方核心诉求。当中间人先泄了气、双方都不买账,峰会自然成了多余的摆设。 意外的搅局者,还有跳出来“拱火”的波兰。 就在美俄扯皮的节骨眼上,波兰突然放话:只要普京的专机敢过境,就直接实施逮捕。虽说这更像刷存在感的狠话,却精准戳中了俄方的敏感神经——国家元首的安全都成了问题,这场会面的体面和安全更无从谈起。原本被寄予“重启和平框架”厚望的布达佩斯,反倒成了各方矛盾的集中爆发点。 如今布达佩斯的峰会筹备已悄然停摆,美方说“近期无计划”,俄方却还嘴硬“继续筹备”,这场外交罗生门里,最受伤的还是俄乌前线的普通人。那些被寄予希望的“和平之约”,终究还是败给了互不妥协的利益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