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人在巴厘岛假装是来自“东方大国”的游客,没想到被店员识破了! 当天两名韩国女游客走进一家商店,想买些纪念品,她们用生硬的中文问店员:“你们这里有折扣吗?” 店员用流利的中文回答说:“我们这里有折扣,您请看一下这张优惠券。” 说着,店员拿出一张纸给她们看。只见上面写了一大堆中文,两个韩国人看了一会儿,只看得懂上面的数字,便异口同声地说:“十万印尼盾的优惠!”转身就跑了,留店员在一旁哭笑不得。 这件事发生在2019年,当时很多媒体都转载了这个视频,并表示“韩国人看不懂中文,竟然说我们是东方大国的游客!” 其实换位猜想一下,如果我们说“韩国人看不懂中文,就应该一口咬定他们是冒充的游客”这句话,你觉得他们会怎么想? 甚至还会不会因此而对我们产生偏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尊重当地的文化,尊重当地的语言,是出门旅游最基本的素养。 与此掌握一些当地的语言或是该国的主流语言,也能为自己带来更多的便利和优惠。比如这家店的优惠券上全是中文,如果她们能看得懂一点点中文,就能知道这张券是“十万印尼盾”的优惠,而不是“十万印尼盾”的买一送一。 还记得有次在日本购物时,看到店里有个牌子写着中文,说持护照可退税,于是我便用中文问店员该怎么退税,没想到她竟然流利地用中文告诉我说:“要退税的话,在您离开日本的时候在机场海关那一边办理退税手续就可以了。” 虽然这并不是我想问的,但我还是很感动日本的店员能用中文和我交流。在此也提醒大家,在进行国际交流时,一定要把自己国家最好的那一面展现出来,不要因为一些小事就给别人留下坏印象;也要理解和包容,因为有些时候,因为语言而产生的误会,也许就是一件很搞笑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