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如果贸易战失败,美国会不会选择用武力摧毁中国?有专家认为,如果美国输了这场贸易战,特朗普大概率会考虑战争选项。因为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但考虑到对手是中国,以美国目前的军力,胜算不大,所以精于算计的特朗普,不太可能冒这样的风险,因为不符合他的商业思维。 美国在贸易博弈中失利,会不会放弃经济牌,反而靠武力对付中国?其实只要把各种影响因素放在台面上分析,答案很清晰。这条路眼下对美国而言,根本走不通,这背后既有盘根错节的国际关系,也有美国自身经济和社会的掣肘。 美国近几年在亚洲区域动作频频,拉着日本、澳大利亚等老朋友,招呼欧洲国家共同给中国施压。看似阵势不小,但这些国家的真实想法却没有表面那么铁板一块。 光是欧洲几个大国,就不愿意失去中国这样的大买家,像德国的车、法国的化妆品早就离不开中国市场,就算嘴上应付美国,真要动手的时候谁都想往后退一步。 各国实际屁股都坐在自己的利益上,一到关键时刻,不给美国帮腔就是最大的帮助。美国要是真想一拍脑门硬来,首先就发现身后朋友一个比一个滑头,到头来还是只能自己扛。 回头再看美国国内,一旦局势激化到动武那一步,光经济这一关就够美国头疼的。从手机、电脑到外贸各类商品,每天美国人生活离不开的许多东西,是绕不开中国供应链的。 要是哪天这条路断了,美国人感受到的可不只是产品变贵,更是失业、生活压力猛增,背后还有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 华尔街的资本、普通民众的就业、甚至企业的生存空间,都会因为脱钩或敌对而瞬间蒙上一层阴影。 这不是简单的立场问题,是美国老百姓和企业真实感受到的风险,美国政府嘴上可以喊,但真要让普通家庭为战争付账,难度不是一般大。 再有就是美国自己内部的分歧。二十年下来,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把美国百姓折腾得够呛。刚缓过来,没人愿意再被拖进更大、更难收场的新冲突。 如今美国国内的政治氛围,说好听点是活跃,说难听点已经到了缺乏基本共识的地步 总统敢把国家推上一场超大国之间的正面对抗,都难逃对手党派和社会各界的全面抵制,如果连国内大多数人都摆明了不跟,那这个国家怎么可能贸然碰硬? 也正因为这样,美国对中国的策略正在收紧换招。倒不是全然收手,而是更倾向于用巧劲儿,比如加紧高科技领域竞赛、限制高端芯片流入,对中国的技术发展经常下绊子。 美国还不断拉着跨国公司琢磨怎么让供应链更多元,防着哪天真的闹掰也不会被卡得太难受。这些办法动静小、见效慢,但至少风险和成本都在可控范围,而动用武力带来的代价,美国承受不起。 中美这场较量本质上不仅仅是你强我弱的明争,而是全球利益、发展模式和政治生态的大碰撞。美国想守住过去几十年一手建起来的老大地位,中国则提倡全球合作和共同发展,各有算盘。 这个牌桌上靠武力吓唬对手的路不再管用,两国比拼的是未来谁能引领世界经济和科技,谁能为全球带来更稳妥的公共服务。 现实告诉我们,单靠拳头那一套,已经很难左右大局。这场博弈终究还是要在经济、科技和影响力上长时间拉锯,而不是等哪天炮声一响分出胜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