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美国可以不让中国进国际空间站,不让荷兰卖光刻机给中国,可以不让伊朗卖石油给中国,可以不让中国电动车进入美国市场,可以……,但是不允许中国稀土不卖给美国! 中国刚宣布了一项新的稀土出口管控政策,商务部把稀土开采、冶炼还有技术服务都收归管制,说是为了确保安全和合理流向,不针对哪个国家。 美国反应激烈,媒体到处发声说后果很严重,怕军事装备和科技产品供应链会出现大麻烦。其实美国有稀土矿,但加工能力跟不上,所以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很深。 而他们却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他们在不断向我们索取稀土的时候,还把不少中国技术和产品都挡在自己门外,从芯片到电动车再到空间站项目什么都封锁。 直到中国出手反击,他们才发现没了中国的原材料,他们根本玩不转高科技。 美国试图从别处找稀土,比如去海底搞矿,但技术还没到位,国际规则上也站不住,短期内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中国的稀土产量在全球是压倒性优势,不光是开采多,加工环节也掌握在自己手里,特别是在高端磁材等领域,世界大部分产能都在中国掌控之下。 这让全球市场变得很敏感,只要中国一出新政策,业界就要重新评估供应和计划,大家开始关注备货和其它渠道,以免未来出意外。 中国这次管制不是说一刀切,只是针对某些技术和用途,对民用正常申请还是开放。政策出来前也会提前和主要国家沟通,审核流程也有优化措施 这样既能防着风险,又没有把市场完全锁死。美国急着谈判,说明这事决定了供应链的方向,双方都明白,这不是砍谁一刀,而是让大家面对全球产业的新格局。 台湾地区也对这事很关注,一些行业协会迅速把相关政策信息整理出来递给本地企业,大家在网上议论说稀土管制会让电子企业更重视产业链自主。 两岸都清楚资源和技术结合才更有优势,不少厂家考虑深化合作,共同面对市场变化。稀土话题让不少企业开始思考背后的全球利益联系,也让人看清供应链的脆弱和联动。 这次稀土出口管制直接让全球都得重新规划自己的采购和生产计划,不少芯片和新能源企业已经在考虑多渠道备货,欧美公司也在加深和澳大利亚、日本的合作,但很多高端加工还是回避不了中国。 有的公司甚至提前签备用合同,担心万一供应卡住,自己不至于被困死。可以说一纸政策影响到的不只是买卖,而是整个世界的制造布局。 美国设置壁垒是希望占主动,但一旦关键资源被管住,才发现自己也是局中人。中国这一步让全球产业都意识到平衡和共享的价值,无论谁想单方面控制,都带不动整个链条。 在全球经济高度互联的今天,稀土管制故事提醒大家,无论是技术、资源还是市场,都得彼此合作才能顺利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