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荷兰政府开始甩锅了,荷兰经济部长在10月17日向议会解释安世半导体事件,他说,外部顾问制定了这个计划,他们没有遵循正常的内部程序,荷兰政府对这个计划不知情,也没有这个意图。 翻看法院披露的文件,会发现经济事务部早在6月份就拿到了美国商务部发来的备忘录,美方要求撤掉安世的中国籍CEO张学政。 9月底美国出台50%规则,荷兰政府仅隔一天就冻结了安世全球30家实体的资产,动作如此密集,让荷兰说自己“毫不知情”显得站不住脚。 更细致看法院记录,那几位申请停职的高管,都是经济部前阵子建议安插进去的西方人,整个过程没有走完正式庭审程序,仅仅三天就拍板定案,效率让人很难不去联想背后的默契。 中国对此迅速回击。10月初中国商务部把安世在华的主力工厂列进出口限制清单,东莞工厂刚调休,全球车企的芯片订单顿时紧张,像宝马、大众这些大厂排队抢货,芯片价格直线攀升。 供应短缺给欧洲的汽车产业直接敲响了警钟,减产和失业正逼在门口,欧盟内部已经掀起风暴,汽车行业和供应链企业集体向政府施压,要尽快找到解决方案。 实际情况远比表面更复杂。安世每年在中国生产500亿颗芯片,全球八成稀土和六成基板都在中国供应链上。这种底层材料一旦被中国收紧订单,荷兰就算手里有技术专利,也生产不出货。 荷兰对中国的资产规模还远高于中国在荷兰的资产,真要针锋相对反制,荷兰的相关产业很容易受伤,欧洲汽车工厂随时可能因缺芯提前停摆,大批工人工作成了悬案。 时间窗口正在缩紧,冬季是欧洲各大车企囤货的重要时段,如今不到两个月就要备完货,如果安世的供应继续卡壳,汽车行业上下游都要跟着受损。 芯片价格跳涨的同时,车企不得不面临明年一季度减产的现实,投资市场也紧张起来,大家都在关注荷兰政府下一个动作。 荷兰议会没有放过这个机会,已经安排了进一步的问责,要求经济部交出与美方和安世高管过去几个月的沟通细节。 同时中国正在进一步检查在华的外资半导体工厂,如果发现类似“强制换帅”或者干预产线,出口许可随时可能收紧,到时候影响的不只是安世,整个外资半导体产业都要重新估量和中国的合作风险。 国内外压力交织之下,安世事件成为全球芯片供应链的“多米诺骨牌”,各方博弈一触即发。车企已经开始寻找其他渠道采购芯片,供应商为库存担心,欧盟高层在布鲁塞尔紧急讨论对策。 荷兰一方面要安抚国内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又得考虑如何维持同美国的半导体合作。局势变得扑朔迷离,没人敢轻易下注今年底之前能彻底解套。 这场风波其实是荷兰想用安世“兑现半导体联盟”的赌注,却没料到中国直接把供应链卡死,把荷兰原本的优势变成了全球麻烦。 外部顾问只是暂时的挡箭牌,文件、法令和市场动荡已经把尴尬摆到台面上,谁都必须应对事件带来的连锁反应。 现在整个欧洲的汽车产业、半导体企业和决策层都被这场事件推到了风口浪尖,未来荷兰到底是硬撑到底还是低头认错,各方都在暗中较劲。 安世半导体事件不仅是技术和市场争夺,更像是全球化时代产业链互相绑架的现实写照,谁要是图一时的优势,最后都可能得不偿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