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欧洲刚把中资芯片厂强制接管,中国反手就把仓库大门上锁——安世半导体惠州、上海两大

欧洲刚把中资芯片厂强制接管,中国反手就把仓库大门上锁——安世半导体惠州、上海两大基地里价值数亿美元的晶圆、封装件,如今一箱也飞不出保税区。荷兰正连夜跟中方部委商量豁免。 安世半导体惠州基地的保税仓库大门被贴上封条的那一刻,远在荷兰奈梅亨的总部会议室里,空气瞬间凝固。中国商务部的出口管制公告来得猝不及防,明确禁止这家中资控股企业将境内生产的晶圆、封装件运出保税区,上海基地价值数亿美元的库存也同步被 “上锁”,而此时距离荷兰政府强制接管安世半导体还不到两周。 这场科技领域的对峙始于 9 月 30 日。荷兰经济事务部突然对安世半导体下达部长令,以 “保障供应链安全” 为由,冻结其全球 30 个主体的资产、知识产权和人员调整,有效期长达一年。 更狠的是,在个别外籍高管的配合下,荷兰企业法庭仅用一周就作出裁决:暂停中方母公司闻泰科技委派的董事职务,任命拥有决定性投票权的外籍董事,还将闻泰持有的几乎全部股份托管给第三方。这种 “托管式接管” 在跨国企业治理中极为罕见,闻泰科技直言这是借政治压力剥夺股东权利。 作为全球功率半导体领域的巨头,安世半导体的地位举足轻重。这家前身为飞利浦半导体部门的企业,2019 年被闻泰科技以 268 亿元全资收购后,已成为中国半导体出海的标杆。 2024 年其营收达 147 亿元,其中近六成来自汽车芯片,小信号二极管、ESD 保护器件等多个品类出货量全球第一,车规级 Power MOS 更是稳居全球第二。欧洲汽车产业对其依赖度极高,德国大众、宝马的多款车型都在用它的芯片。 荷兰的强制接管很快引发连锁反应。10 月 12 日闻泰科技复牌即跌停,单日市值蒸发逾百亿。但中方的反击来得更快,4 天后商务部就发布出口管制公告,精准锁定惠州、上海两大基地的核心产品。这两个基地承担着安世全球近三成的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业务,仓库里囤积的车规级晶圆正等着发往欧洲车企的供应链,如今一箱都动弹不得。 最着急的当属荷兰政府。他们连夜派出经贸代表团对接中方部委,反复强调 “接管是临时措施”,希望能拿到出口豁免。毕竟安世半导体荷兰总部的生产线,每年要从中国进口价值超 12 亿美元的半成品,一旦断供,不出一个月就会面临停产风险。欧洲汽车制造商更是坐不住,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紧急致函欧盟委员会,警告称芯片短缺可能导致汽车产量下降 15%。 这场博弈早有伏笔。2022 年英国就曾以 “国家安全” 为由,阻挠安世收购当地晶圆厂。这次荷兰的行动,被闻泰科技的高管直接点破是 “跟在美国后的温顺小绵羊”—— 美国 9 月刚出台 “50% 规则”,将出口管制范围扩大到中资持股过半的子公司,而闻泰早已被列入美方实体清单。荷兰方面炒作 “技术泄露风险”,但连欧洲媒体都承认,安世的优势在于生产效率而非尖端技术,所谓 “安全威胁” 更像借口。 安世半导体的遭遇戳中了中资企业出海的痛点。自收购完成后,闻泰科技投入巨资升级设备,推动其研发投入连年增长,2024 年新申请专利量是前三年总和,还提前还清了债务。可这种合规经营没能挡住政治干预,外籍管理层与政府的联动更让人心惊 —— 首席法务官联合 CFO、COO 提交的紧急请求,与政府指令几乎同步,本质就是借司法程序颠覆公司治理。 如今双方仍在僵持中。安世半导体临时接任的外籍 CEO 频繁表态 “愿配合中方合规要求”,荷兰政府也悄悄放缓了股权托管的执行进度。全球半导体行业都在观望,毕竟谁也不想看到价值数百亿的产业链陷入瘫痪。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