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女性贴一张标签,
比倾听她的声音更容易;
将她归一个类别,
比看见她的灵魂更简单。
女神、娼'妓、妻子、女奴——
四个词,就想框住千年的鲜活。
ㅤ
在我熟知的历史里,
她们似乎只有“隐身”的份儿。
被塞满“应该”的规训:
应该温顺、应该奉献、应该隐于幕后,
却没人问一句“你想怎样”。
她们的劳动被视作理所当然,
痛苦被轻描淡写,智慧被刻意忽略;
连挣扎的痕迹、反抗的勇气,
还有那些真实的喜与怒、哭与笑,
都被揉碎成无人问津的尘埃,
悄无声息地消散在时光缝隙里。
/
那些被捧上神坛的“女神”,
不过是男性对“完'美神性”的想象投射,
褪去光环,只剩被利用的象征;
被钉在耻辱柱上的“娼'妓”,
背后是经济压迫下的生存挣扎,
却只被贴上“轻贱”的标签;
看似拥有安稳的“妻子”,
实则是家族联姻的工具、生育后代的容器,
连财产与思想都不属于自己;
而“女奴”,更连“人”的资格都被剥夺,
沦为可随意买卖、支配的物品。
/
当一个女人的一生,
被简化成圣洁、轻贱、温顺、卑微,
那她真实的生命痕迹,
究竟藏在历史的哪一页褶皱里?
ㅤ
1500余年的时光里,
她们从未拥有过“人”的完整定义,
只是被定义、被划分、被塞进功能化的格子,
像货架上的商品——
只有“用途”,没有“自我”。
ㅤ
原来我们熟知的历史,
本就是一场精心筛选的叙事。
读这本书,
与其说是了解过去,不如说是唤醒认知:
真正的文明,
从不该只书写一半人的故事。
ㅤ
“女神、娼'妓、妻子与女奴”的分类,
从来不是女性的全部,
而是为了掌控她们画出的牢笼。
千百年前,她们被塞进这样的牢笼;
如今,束缚换了形式,
仍有人在规训她们“该活成什么样”。
ㅤ
可她们的价值,
从不由任何标签定义,
只源于她们作为“人”本身。
.
📕|《女神、娼'妓、妻子与女奴》
✒️|萨拉·波默罗伊
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