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 乌克兰突然宣布了 2025年10月17日凌晨,乌克兰军方对俄罗斯萨拉托夫州的一家炼油厂实施了轰炸,这已经不是乌克兰军方第一次打击俄罗斯后方能源设施了。 乌军方直言不讳地宣称,萨拉托夫炼油厂是俄罗斯最古老的石油加工企业之一,直接为俄军提供燃料支持。这座炼油厂年处理原油能力高达480万吨,早在九月就曾遭遇过乌军的袭击。这次打击绝非孤立事件,而是乌克兰系统性地瓦解俄罗斯战争机器的重要一环。 俄罗斯的能源设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从7月开始,美国情报机构暗中协助乌克兰锁定目标,至少16座俄罗斯油库接连遇袭。距离乌克兰边境1400公里的乌法市炼油厂也未能幸免,这场远程打击彰显了乌克兰日益增长的纵深打击能力。 猛烈的袭击导致俄罗斯燃料产能每日损失约100万桶。九月份的海运燃料出口量骤降17.1%,这个数字令俄罗斯能源出口遭受重创。为保障国内供应,俄罗斯政府不得不延长汽油出口禁令,能源收入这根经济支柱正在动摇。 乌克兰的战术转变绝非偶然。军方明确表示,他们正在执行一系列措施,专门打击俄罗斯军事工业基础的关键环节。这种战略瞄准了俄军的后勤命脉,试图从源头上削弱其持续作战能力。 面对袭击,俄罗斯的反击同样凌厉。就在乌军袭击萨拉托夫炼油厂的同一天,俄军向乌克兰多地发射了300多架无人机和37枚导弹。能源设施和民用基础设施在爆炸声中震颤,基辅、哈尔科夫等城市陷入黑暗,供水和供暖系统相继瘫痪。 前线战场的较量也丝毫没有松懈。俄军声称在哈尔科夫和顿涅茨克地区控制了新的居民点,乌军则报告一天内发生了149次战斗冲突。战争的天平在硝烟中微微摆动,每一寸土地的得失都伴随着鲜血与牺牲。 这场能源设施间的互相袭击,标志着俄乌冲突进入新的阶段。双方都在试探对方的承受极限,战场从前线延伸至后方工厂,战争潜力在火光中被一点点消耗。乌克兰试图掐断俄军的燃料供应,俄罗斯则希望瓦解乌克兰的民生 resilience。 冬季来临前的这些袭击带着紧迫的意味。能源设施在寒冬中更加脆弱,也更为关键。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已召开会议讨论冬季准备工作,而俄罗斯则在平衡国内供应与出口需求间步履维艰。 战争从未局限于战场,当炼油厂的浓烟升起,当城市的灯光熄灭,每个人都成为这场冲突的参与者。乌克兰用无人机传递着一个明确信息——战争没有前方后方,只有生存与毁灭的选择。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