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长贝森特说,如果中国放弃管控稀土,美国愿意再延长三个月的关税豁免。哈,这简直就是哄小孩的说法。也是特朗普的套路。贝森特先生。这是战争!是你们挑起的经济战争!你想以暂不开炮换中国全面撤军?阁下这等智商也配和中国打交道?好好回去读读朝鲜战争的历史书吧! 又来了,还是那个熟悉的配方,那个自以为高明的味道。美国财长贝森特先生抛出了一个所谓的“橄榄枝”:只要中国放弃对稀土的管控,美国就大发慈悲地再给三个月的关税豁免。 听到这话,你很难不笑出声来,这哪里是谈判,这分明是大人哄小孩,手里拿着一颗糖,就想换走你手里的传家宝。 这种把戏,透着一股子浓浓的特朗普式气息,以为制造点压力,再给点小恩小惠,对方就会感恩戴德地缴械投降。 贝森特先生可能真的没搞明白状况,或者说,他和他背后的团队,依然活在自己构建的剧本里。他们把这场旷日持久的博弈,简单地看作一笔生意,一次可以讨价还价的交易。 三个月的关税豁免,听起来像是给了个天大的面子,可这面子背后是什么?是中国在产业链核心位置上的战略定力。稀土,不是普通的矿产,它是现代工业的维生素,是尖端科技的命脉。 从手机芯片到导弹制导,从电动汽车的风力发电机到精密仪器的激光源,哪里离得开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土”?美国不是没有稀土矿,但他们没有的是将矿石变成高纯度、高性能材料的完整产业链。 这条链,中国花了数十年时间,投入了无数资源才构建起来,这难道是三个月的“豁免”就能衡量的吗?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贸易摩擦了,说它是经济战争,一点都不为过。战争的核心是什么?是摧毁对方的抵抗意志,瓦解对方的防御体系。 而稀土,恰恰就是中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最坚实的战略堡垒之一。对方用芯片法案、用关税大棒,一轮又一轮地冲击着我们的高科技产业,试图让我们在关键领域“断供”。 现在,他们却反过来要求我们主动拆除自己的“护城河”,甚至只用一个极其短暂的战术性缓期作为交换。 这逻辑就好比,一个士兵已经冲到了你的战壕前,架起了机枪,却对你说:“你先把枪扔了,我保证三分钟之内不开枪。”阁下这等智商,也配来谈战略? 这种想法的背后,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傲慢,一种对历史的无知。他们似乎忘了,或者说根本不愿去了解,当对手被逼到墙角时,会爆发出怎样的能量。 贝森特先生应该好好回去读读朝鲜战争的历史书。那场战争,当初在多少人看来,中国根本没有出兵的底气和理由?装备、后勤、国力,样样都处于绝对劣势。 但结果呢?一个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的国家,硬是用血肉之躯,把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从鸭绿江边推回了三八线。 那场战争打出的,不仅仅是国威军威,更是一种精神:你可以摧毁我的城市,但你休想让我屈服;你可以拥有技术优势,但你无法计算我捍卫核心利益的决心。 今天的经济战,何其相似。对方以为通过极限施压,就能让我们放弃发展高端制造的权利,放弃在科技领域自立自强的追求。 他们用三个月的豁免,就想换取我们稀土产业的全面开放,这和当年想在圣诞节前结束战争的幻想,本质上有什么区别?都是严重低估了对手的战略耐心和民族韧性。 他们以为时间在他们那边,只要不断施压,我们总会崩溃。可他们恰恰忘了,中华民族最不缺的就是和时间赛跑的耐力。我们用几十年走完了别人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我们同样有耐心在科技领域打一场持久战。 所以,贝森特先生的这个提议,与其说是谈判,不如说是一次试探,一次愚蠢的试探。它试探的不是中国的底线,而是暴露了他们自己的黔驴技穷和战略短视。 他们手里能打的牌似乎越来越少,只能寄希望于对方犯下致命错误。可他们面对的,是一个从历史深处走来,深知“以空间换时间”、“以退为进”智慧的对手。 这场战争,才刚刚进入中场,比拼的不仅仅是技术和资本,更是意志和智慧。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总会惊人地相似。 面对这样的牌局,下一步该怎么走,恐怕不只是贝森特先生需要思考的问题,每一个关心未来的人,心里都该有自己的答案。你觉得呢?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