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日本有太上皇,那便是麻生太郎。安培和岸田都是他扶上去的,石破茂稍有不听话,马上就操作让他辞职,换上了听话的高市早苗。财政大臣是他的弟弟,干事长是他的妻弟,离开了钱和权什么都干不成。所以谁当首相都无所谓,没有他点头你什么事也办不成。 日本自民党长期把持政坛,内部派系林立,资源分配决定成败。麻生太郎作为资深政客,早年便积累深厚人脉,他的集团控制约50名议员,涉及外交、经济等领域。2006年安倍首次上台时,党内已现裂痕,丑闻与政策分歧频发,导致他不到一年就辞职。自民党随之失势,民主党执政三年,党内重组迫在眉睫。麻生集团趁机扩张,麻生本人以协调者姿态游走各派,交换情报与支持。安倍退出后,党内对其鹰派作风争议不断,有人视之为隐患,有人寄望其重振党势。谷垣派与清和会等势力互斗,预算与席位成焦点。2012年,自民党提前总裁选举,民主党疲软暴露,灾后重建与通胀问题凸显,安倍联络旧部,准备东山再起。派系博弈白热化,石破茂等对手活跃,整个党如一张紧绷的网。 选举启动,安倍需拉拢关键盟友,麻生集团票源与协调能力不可或缺。麻生动用资源,先稳住本派议员,再联络谷垣派中坚,许诺人事与预算倾斜。安倍获本派全员支持,谷垣派半数跟进,第一轮投票安倍以141票领先石破107票。麻生进一步施压摇摆者,强调稳健路线利好长远。第二轮计票,安倍以108票胜出,重掌总裁宝座。麻生此举不只提供票源,还化解多起派系摩擦,确保安倍顺利上台。安倍执政后,麻生任副首相兼财务大臣,掌控财政大权,影响力延续。两人政治利益交织,麻生常在政策上施加影响,避免激进举措。这番操作凸显麻生在自民党中的桥梁作用,派系平衡全赖其一言而决。 转入2021年,自民党总裁选举,菅义伟支持率下滑,党内竞争激烈。岸田文雄原本劣势,河野太郎与高等对手环伺。麻生再次发力,联络预算委员会,优先审核岸田方案,确保关键拨款通过。麻生派贡献近半票源,岸田以257票胜出,当选总裁。岸田上台,麻生卸任财务大臣,转由妻弟铃木俊一接棒,此人资深议员,早属麻生集团核心。铃木任期内,财政政策延续麻生路线,预算分配偏向盟友派系。岸田组阁,麻生退居二线,却通过家族与派系维持控制。党内人事调整,多需麻生点头,岸田外交经验虽获认可,但经济议程受其制约。这次选举暴露自民党长老政治本质,麻生等前首相话语权犹在,新人上位难脱旧网。 几年过去,自民党风波迭起,2024年石破茂当选总裁,上台推行防务改革,预算需求增加。麻生集团不满其独断作风,铃木俊一作为干事长,散布不利传闻,强调党内共识缺失。财政部门卡住支出,议会重审拖延政策推进。派系联合施压,选区压力层层加码。2025年9月,石破茂宣布辞职,党内分歧与败选成导火索。高市早苗迅速接棒,10月4日总裁选举,她获麻生派票源涌入,以185票对156票击败小泉进次郎,当选第29任总裁。高市保守派背景,反对夫妻别姓与女系天皇,早年选举中败给岸田,此番逆转全赖麻生协调。石破下台后,麻生彰显存在感,候选人频频拜访长老,仰仗其党内资源。 高市上任三天,自民党总务会敲定人事,麻生任副总裁,铃木俊一任干事长,有村治子任总务会长,皆属麻生派。高市政策需过预算关,铃木审核优先项,家族网络把控钱袋子与人事。公明党10月10日会面,传达脱离联盟意向,高市周旋未果,执政基础动摇。民调显示逾七成民众反对涉黑人事,高市推进名单,党内资深议员提议其辞职重选。麻生布局加固,副总裁位置直盯高市执行,政策小修小补难脱框架。日本政坛长老政治根深蒂固,麻生等前首相通过派阀影响政策走向,新人难破魔咒。 麻生太郎家族网络是其权力的基石,妻弟铃木俊一多次任要职,掌控人事与财政。麻生集团虽派阀解散浪潮中受冲击,但其仅存势力继续发挥作用。2025年,高市当选被视作变革信号,实则麻生换上新棋子。他无需亲掌首相,躲幕后操盘,问题由前台背锅,好处尽归己有。从安倍到岸田、石破,再到高市,首相换茬,话语权未离麻生。公明党分裂加剧联盟危机,高市陷入死局,资深议员船田元提议石破暂主持或重选,局面胶着。麻生影响力源于长年积累,人脉与资源无人能及。 日本自民党派系文化助长长老操控,麻生太郎81岁高龄,仍是党内支柱。2024年他任最高顾问,此职30年前废除,今复活彰显其地位。逼宫石破时,麻生直言不能允许其继续任职,党内声量转弱。派阀虽解散,麻生派重组为非正式集团,政策影响力不减。高市上台一周,联盟破裂,对华态度软化,放弃靖国参拜,保守形象动摇。民众期待女性首相打破短命魔咒,高市基础薄弱,依赖麻生支持难持久。政坛生态嬗变未完,权力交接暗流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