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龙斌投票垫底,赵少康向大陆喊话后,马英九替大陆说了句公道话 国民党主席选举眼下真是热闹非凡,局里的人吵得热火朝天,局外的人看得津津有味。 郝龙斌曾经的威风早就没了影,党内民调直接垫底,赵少康急得跳出来喊大陆“干涉”,气氛烘托到顶点。 马英九这时站出来说了句公道话,提醒大家别掉进“反中”陷阱。这一连串操作,明面上是主席之争,背地里其实是国民党两岸路线的老大难问题又被摆上了桌面。 郝龙斌的这次垫底,怎么看都像是个信号。要知道,郝家在蓝营的江湖地位不低,郝龙斌自己当过台北市长、党副主席,按理说怎么也不该混到6%的惨淡成绩。 党内投票,郑丽文高居71%,张亚中12%,罗智强10%,郝龙斌倒数第一。这种结果,不能只怪风水不好,更说明老派路线吃不开。 很多党内年轻人和基层早就对老一套没兴趣,觉得光靠资历和人情世故,早就不是这个时代的玩法。 朱立伦“稳健”那一套,放在今天只会被当成“太过平庸”。郝龙斌的话题感和号召力,跟过去比起来,几乎成了“背景板”。 这也不是国民党第一次在改革和守旧之间打转。每次党内大选,总有一拨人想靠老本吃饭,但现实啪啪打脸。 现在台湾社会的主流审美,已经不吃“元老”这套。现实说白了,就是谁能带来点新意,谁能喊出新口号,谁才有机会。郝龙斌这次的困境,其实就像个缩影,把整个国民党在转型路上的纠结和犹豫演得明明白白。 话说回来,郝龙斌这边刚被打懵,赵少康那边就开始“打大陆牌”。他一口咬定郑丽文的高人气是“大陆网络水军”搞出来的,还要求台安全部门查查,弄得跟侦探小说似的。 他的话说得很绝,说如果国民党主席选举被大陆影响,国民党就完蛋了。说到底,这种做法熟得很,民进党年年都这么玩,赵少康也学一手。 这种“外部敌人论”,在岛内一直是个老套路,目的就是转移焦点,把内部矛盾推给外面,好像只要有“大陆黑手”,党内啥烂摊子都能糊弄过去。 可惜这招在今天已经过时。赵少康这波操作,其实就是“抗中保台”的变种。 他明明是蓝营大佬,却主动往绿营老路上靠,这不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国民党以前一直标榜理性温和,主打“和平发展”,结果现在被自己人搞成了“谁更反陆谁就赢”。 这种投机心态,不但挽救不了郝龙斌的选情,反倒削弱了国民党的品牌。 更严重的是,这样一来,党内矛盾被外部化,两岸对立情绪再被推高,最后谁得利?显然是民进党。中间选民看得一清二楚,蓝绿都在演,干脆谁都不信。 就在赵少康喊得正欢,马英九冷不丁站出来说了句实话。他通过办公室发声,直接点破了“反中”和“舔中”这类标签的荒谬。 意思很明白:别跟着民进党的节奏起舞,两岸政策不能比着谁更激进,还是得回到理性和对话。马英九的态度,其实就是把话挑明了——国民党如果跟着“反陆”跑,党魂都要丢了。 对比郝龙斌之前借马英九名头的说法,这下基本算是公开划清界限。党内的旧人想找马英九背书,结果反被点名批评,这局面挺戏剧性的。 马英九时代的“求同存异”,说白了就是明知有分歧,但愿意坐下来聊,愿意做生意,愿意把事情往好里推。 这套做法,虽然被岛内某些人骂得不轻,但在大陆看起来,还是有点建设性的。 大陆主流舆论对“九二共识”一直很认可,认为只有在这个基础上,两岸沟通才有意义。马英九现在重申理性路线,就是在提醒国民党,别被一时选举冲昏了头,根子不能断。 事实上,这场蓝营风波不仅是一个主席之争,更有点像一次路线大辩论。 郝龙斌选情不振,赵少康打“大陆牌”失手,马英九出面纠正方向,三个动作一气呵成,把国民党内部的分裂和焦虑暴露无遗。 这种乱象,其实是蓝营面对台湾当前复杂局势的一个缩影。岛内社会变化太快,传统路线走不通,新路线又拿不准,党内老中青三代人各有算盘,最后只能各吹各的调。 从更大格局看,大陆始终掌握台海的主导权,这一点外部变化再大也撼动不了。 大陆对台政策向来定力十足,不会因为岛内几个政客的短线操作而改变大方向,统一是历史的趋势。 国民党现在要思考的,不是斗来斗去谁能多得几张票,而是要不要回归务实理性,在“九二共识”的根基上找条两岸和平发展的正路。继续内斗和短视操作,只会越走越窄,最终失去社会主流的支持。 国民党如今走到十字路口,方向选不对,不只是党内谁当主席的问题,更关乎台湾的未来安宁。风波过后,理性和务实才是唯一的出路。 参考资料:看完大辩论最终场,支持谁当蓝营党魁?3.9万人投票郑丽文遥遥领先 2025-10-12 09:01·台海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