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10月12日,据澳大利亚《时代报》消息:澳大利亚宣布要和美国搞关键矿产协议,给稀

10月12日,据澳大利亚《时代报》消息:澳大利亚宣布要和美国搞关键矿产协议,给稀土设最低价,投12亿澳元建战略储备。我看了直摇头,这不就是美国当年对付中国稀土的翻版吗?中国靠几十年技术积累,把稀土产业链做到全球最完整最高效,现在美国又拉澳大利亚搞友岸外包,但澳大利亚的稀土项目成本比中国高一倍多,技术也落后,这哪是替代中国,分明是给自己找麻烦。而且澳大利亚自己开发的稀土项目,很多设备和工艺都得靠中国。   想当年美国为了卡中国脖子,在稀土领域搞过不少小动作,现在倒好,换了个对象,拉着澳大利亚玩起同样的把戏。可他们好像没搞明白,中国的稀土产业可不是随便就能被替代的。   中国花了几十年时间深耕稀土领域,从最初的简单开采到后来的精深加工,一步步把产业链做得又完整又高效。现在全球稀土市场里,中国从矿山开采、冶炼分离到材料应用,每个环节都有成熟的技术和稳定的产能,这可不是一天两天能追得上的。   美国心里清楚自己在稀土领域的短板,所以才想着拉上澳大利亚搞“友岸外包”,想把供应链从中国转移出去。可他们怕是没算清楚成本账,澳大利亚的稀土项目成本比中国高了一倍还多。   就拿开采环节来说,澳大利亚的稀土矿脉大多埋藏较深,开采难度大,需要投入更多的设备和人力;而中国有不少易开采的矿场,开采成本天然就低。再说到冶炼分离,中国早就掌握了先进的工艺,能以更低的能耗和更少的污染完成加工,澳大利亚在这方面的技术还比较落后,光环保投入就比中国多不少。   更有意思的是,澳大利亚自己搞的稀土项目,很多关键设备和核心工艺还得靠中国。比如冶炼分离用的特殊熔炉,还有提纯过程中需要的专用试剂,澳大利亚本土根本生产不了,只能从中国进口。   他们一边想着摆脱对中国的依赖,一边又离不开中国的技术和设备支持,这种矛盾的处境,让所谓的“替代计划”从一开始就充满了不确定性。   美国和澳大利亚可能觉得,只要砸钱建战略储备,就能稳住稀土供应。可12亿澳元看似不少,要是真用来支撑高成本的稀土项目,根本经不起花。而且战略储备不是建个仓库存起来就行,还得考虑稀土的保存、更新和维护,这些都是额外的开销。   再说了,稀土市场的需求是动态变化的,现在建的储备量,说不定过两年就跟不上技术发展的需求了。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优势,还不止体现在成本和技术上。   这么多年来,中国已经和全球很多国家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从汽车制造到电子设备,从新能源电池到航空航天,全球产业链上的很多企业都依赖中国的稀土产品。这些企业选择中国,不光是因为价格实惠,更因为中国能保证稳定的供货和可靠的质量。   澳大利亚想抢这些客户,得先问问人家愿不愿意承担翻倍的成本,还得保证自己能像中国一样按时供货。可就澳大利亚目前的产能和技术水平,想做到这两点难度太大了。   美国之前在稀土领域跟中国较劲的时候,就吃过不少亏。当年他们试图限制中国稀土出口,结果反而倒逼中国加快了技术创新,现在中国在高端稀土材料领域的优势更明显了。   现在又拉着澳大利亚重走老路,怕是只会重蹈覆辙。澳大利亚要是真听美国的,一门心思搞稀土替代,最后很可能是钱花了不少,项目却推进缓慢,还得眼睁睁看着中国在稀土市场上继续保持领先。   毕竟市场是最诚实的,企业选择供应商的时候,只会看谁的产品性价比高、供货有保障。中国在稀土领域几十年积累下来的优势,不是美国和澳大利亚靠一纸协议、一笔投资就能轻易撼动的。   澳大利亚要是拎不清这一点,硬要跟着美国折腾,最后给自己找的麻烦只会越来越多。到时候战略储备建起来了,却没足够的合格产品填充;跟美国的协议签了,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那可就真成了国际市场上的笑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