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中国海警在铁线礁用高压水炮和船体撞击,为南海摩擦,定下了一条新规矩:对话窗口已经关闭,从现在起,任何挑衅都将招致直接的物理性惩罚。 当天上午9时19分,菲律宾3003号公务船无视中国主权警告,蓄意危险接近中国海警21559艇并发生擦碰,这一挑衅动作直接触发了中国海警的强硬反制。 中国海警21559艇随即启动高压水炮还击,现场超过十艘中国船只迅速形成合围态势。这种压倒性的力量对比不是临时拼凑,而是中国维护南海主权长期准备的直接体现,也正是“对话窗口关闭、挑衅必遭物理惩罚”这条新规矩的物质底气。 菲律宾此次派出的3002和3003号公务船,本就带着明显的试探意图。 它们试图效仿此前的小股骚扰模式,通过“打擦边球”制造既成事实,但显然低估了中国海警今非昔比的应对能力。 中国海警的执法动作干脆利落,从警告到反制全程不过数分钟,完全不给对方耍赖拖延的空间。 这不是中国海警第一次在南海采取强制措施,但此次行动释放的信号尤为明确。过去面对菲律宾的零星挑衅,中国方面更多采取驱离、喊话等警示手段,给对话协商留足余地。可当这种善意被反复践踏,当菲律宾在外部势力怂恿下不断升级冒险行为,改变应对策略就成了必然选择。 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铁线礁作为南沙群岛的组成部分,自然在主权管辖范围内。 菲律宾近年来频频派船闯入相关海域,背后不乏某些国家的暗中支持,但这绝不能成为其侵犯中国主权的借口。 中国海警此次的执法行动,本质上是在行使主权国家的正常管辖权,任何国家都无权说三道四。 从现场画面能清晰看到,中国海警船在吨位、装备和协同能力上都占据绝对优势。 这些年中国海警力量持续升级,新型万吨级海警船相继入列,配备的高压水炮、光电跟踪系统等装备性能领先,既能有效驱离挑衅船只,又能精准控制执法尺度。这种硬实力的提升,让中国在维护海洋权益时更有底气采取果断行动。 菲律宾方面事后试图倒打一耙,炒作所谓“中国单边行动”,但事实根本站不住脚。中国海警发布的视频证据明确显示,是菲律宾船只率先实施危险操作。 国际社会都清楚,在南海问题上,中国一直是维护和平稳定的建设性力量,而某些国家和势力才是搅乱局势的幕后推手。 这条新规矩的立下,绝非一时冲动。它是对近年来南海局势变化的理性回应,也是对“以实力求和平”原则的践行。 当对话协商的大门被对方一次次关闭,采取更直接的物理反制就成了捍卫主权的必要手段。中国从不主动挑起争端,但也绝不允许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侵犯。 此次铁线礁事件中的菲律宾船只,成为了这条新规矩的首个“警示案例”。这并非要针对某个国家,而是要向所有试图在南海挑起事端的势力传递清晰信号: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和能力不容置疑,任何挑衅行为都将付出应有的代价。 南海的和平稳定符合各方共同利益,但这种和平不能建立在牺牲中国主权的基础上。中国海警此次立下的新规矩,本质上是为了遏制挑衅、维护秩序。只有让那些心存侥幸的势力认清现实,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南海摩擦,为地区和平稳定创造有利条件。 未来,中国海警还将继续在南海海域开展常态化执法巡逻。无论面对何种形式的挑衅,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的立场都不会动摇。那些试图挑战中国底线的行为,最终只会自食恶果,铁线礁事件就是最直接的证明。 在主权问题上,中国从来没有妥协的余地。这条“挑衅必遭物理惩罚”的新规矩,既是对历史负责,也是对未来负责。它将时刻提醒着各方,在南海问题上必须保持克制、尊重事实,只有通过平等对话而非挑衅对抗,才能真正维护南海的和平与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