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乌克兰能源在“能源闪电战”里迅速崩溃。10月10日,乌克兰遭遇新一轮弹道导弹袭击

乌克兰能源在“能源闪电战”里迅速崩溃。10月10日,乌克兰遭遇新一轮弹道导弹袭击,一夜之间,大约有 30 枚伊斯坎德尔弹道导弹被投入使用,目标是电力和水。弹道导弹的破坏力远超无人轰炸机,也更加难以拦截。   伊斯坎德尔弹道导弹的破坏力可不是无人轰炸机能比的,它不仅打起来更狠,拦截难度也高得多。乌克兰的防空系统面对这种级别的攻击,根本没法做到全面防护。   袭击结束后,基辅大部分地区直接陷入黑暗,水龙头也流不出水。之前泽连斯基还放话,说要攻击俄罗斯的能源设施,想靠这招逼俄罗斯回到谈判桌前。   可现在,同样是针对民生设施的破坏,乌克兰自己承受的打击比他当初设想的还要严重得多。如果破坏民生设施真能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手段,那俄罗斯在这方面的能力,显然比乌克兰强出一大截。   乌克兰有个知名博主叫“居民”,他在社交平台上发文说,初步估算下来,乌克兰的能源供应已经损失了高达30%,要是俄罗斯再接着发动袭击,整个乌克兰都可能彻底停电。   眼下俄乌双方的交火线本来就打得热闹,乌克兰的防线早就因为兵力不够出现了不少漏洞,俄军正在多个地点稳步推进,不断突破乌军的阵地。   但熟悉战争的人都知道,真正决定胜负的往往不是前线的一时得失,而是双方的后方谁更扛得住,谁的后方会先垮掉。这次乌克兰相当于主动把战场引到了后方民生领域,等于邀请俄罗斯来比一比谁的后方更有韧性。   乌克兰的能源系统本来就不算稳固,这些年因为战争消耗,很多电力设施都没得到及时维护。这次伊斯坎德尔导弹精准打击后,不少关键变电站和输电线路直接被摧毁,短时间内根本没法修复。   基辅街头,居民们只能排队去接应急供水,手机信号时断时续,商店里的蜡烛和充电宝早就被抢空。有市民在采访里说,晚上只能靠手电筒照明,冰箱里的食物都开始变质,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还要过多久。   俄罗斯这边显然早有准备,伊斯坎德尔导弹的储备和投放节奏都把控得很稳,既没浪费火力,又能持续给乌克兰能源系统施压。而且俄罗斯自己的能源供应体系成熟,就算乌克兰想反击,也很难对俄罗斯的能源设施造成同等程度的破坏。   乌克兰之前还寄希望于西方的援助,比如请求西方国家提供更多防空导弹和电力设备。但西方的援助总是慢半拍,而且数量也跟不上乌克兰的需求。有消息说,欧盟承诺的防空系统要下个月才能陆续到位,可乌克兰的能源系统能不能撑到那个时候,还是个未知数。   乌军前线的士兵也受到了后方能源危机的影响,部分军营因为停电,取暖设备没法用,伙食也只能靠野战炊具简单制作。有乌军士兵接受采访时抱怨,现在不仅要面对俄军的进攻,还要担心家里的亲人有没有水和电,根本没法全身心投入战斗。   俄罗斯军方发言人在记者会上说,打击乌克兰能源设施是为了削弱乌军的后勤保障能力,因为乌克兰经常利用电力系统为前线输送弹药和物资。这话虽然有军事层面的考量,但不可否认的是,普通民众成了这场能源战的最大受害者。   乌克兰政府也在想办法应对,比如启动应急供电方案,优先保障医院和避难所的电力供应。但能源损失实在太大,很多地区就算接通了临时电源,也只能保证每天几小时的供电。   有能源专家分析,乌克兰要想恢复到战前的能源供应水平,至少需要几年时间,而且还得投入巨额资金。可现在战争还在继续,别说重建,就连基本的抢修工作都随时可能因为新的袭击而中断。   之前泽连斯基政府一直强调要坚持抵抗,号召民众团结起来。但随着能源危机越来越严重,民众的不满情绪也在上升。社交平台上,越来越多的乌克兰人开始质疑政府的决策,觉得不该把民生设施拖进战争的漩涡。   俄罗斯这边则显得很冷静,既没有过度炫耀战果,也没有放松对乌克兰能源系统的压力。这种稳扎稳打的节奏,让乌克兰越来越难招架。毕竟对俄罗斯来说,他们有足够的能源储备和工业基础支撑,而乌克兰的后方已经开始出现崩溃的迹象。   现在所有人都看得出来,这场能源战的胜负已经逐渐清晰。乌克兰要是找不到有效的应对办法,不光前线会继续败退,后方的民生危机还会进一步加剧,到时候可能真的没办法再坚持下去。而俄罗斯显然已经掌握了这场战争的主动权,接下来就看他们会不会继续加大压力,或者在合适的时候提出谈判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