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传出消息 10月10日消息,韩元兑美元汇率大跌,跌到了自从5月13号以来新低的水平,简单说就是韩元又不值钱了,换美元更费劲了。 这话翻译过来特简单,就是韩元又不值钱了,现在想换点美元得比之前掏更多韩元,普通老百姓和企业换汇都得肉疼。 要知道这不是韩元第一次掉链子,今年以来汇率就跟坐过山车似的,只是这次跌穿了近五个月的低位,让不少人心里发慌。 韩国央行之前还试着稳汇率,比如出手抛售美元储备买韩元,可从现在的结果看,这点动作根本扛不住市场的抛售压力。 普通韩国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海淘变贵了,之前花10万韩元能从美国买的东西,现在可能得再加一两万,进口奶粉、化妆品这些常用货,货架上的价格标签悄悄往上跳。 企业那边更头疼,尤其是靠进口原材料的工厂,比如汽车配件厂、电子元件厂,本来利润就薄,现在买美元结算的原材料要多花不少钱,成本压力一下就上来了。 有人可能会问,韩元为啥突然就不行了?其实背后原因挺复杂,最直接的就是美韩之间的利率差还没缩小。 美联储这阵子一直维持着高利率,而韩国央行 earlier 为了刺激经济已经降过息,这一升一降之间,美元就变得更有吸引力,不少国际资本就从韩国撤出去买美元资产,韩元自然就被抛售贬值。 除了利率的事,韩国的出口数据也没给汇率撑住腰。9月份韩国出口额虽然比去年同期涨了点,但主要靠半导体撑着,其他像汽车、造船这些传统优势行业,出口增速比预期慢不少,外汇收入没跟上,也影响了韩元的底气。 更麻烦的是能源进口的压力,韩国本身缺油少气,大部分能源都得从国外买,而国际油价最近又有点往上走,买石油要花更多美元,外汇储备消耗得更快,汇率自然扛不住。 普通家庭的日子也跟着受影响,比如家里有孩子要去美国留学的,之前预算一年5万美元学费加生活费,按5月的汇率换算成韩元还能接受,现在汇率跌了,得再多准备好几百万韩元,不少家长开始重新算留学成本,甚至考虑让孩子先去学费更低的国家过渡。 韩国街头的便利店也有变化,之前卖的进口零食、饮料,最近悄悄换了不少本土替代品,老板说进口货进价涨了,卖贵了没人买,卖便宜了又不赚钱,只能先换本土货试试。 企业这边也在想办法应对,有些中小企业开始跟供应商谈人民币结算,毕竟最近人民币汇率比韩元稳不少,能减少点美元波动带来的风险,只是这种方式还没普及,大部分大订单还是得用美元。 韩国央行行长最近公开讲话时也挺无奈,说现在汇率波动主要是外部因素影响,央行会密切关注,但短期内很难有立竿见影的办法,这话听着就让市场更没信心了。 还有些投资者开始担心,韩元继续跌会不会引发连锁反应,比如外资撤走太多导致股市下跌,毕竟韩国股市里外资占比不低,要是汇率和股市一起跌,那麻烦就更大了。 不过也有乐观的声音,比如一些经济学家说,韩元贬值对出口其实有好处,尤其是半导体、汽车这些出口大户,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会更便宜,说不定能带动后续出口增长,只是这种好处要等几个月才能显现,现在大家先得扛过眼前的压力。 普通韩国人现在最关心的是,汇率啥时候能稳住,毕竟天天看着钱不值钱,谁心里都不踏实。有人开始减少不必要的消费,把钱存起来或者换成相对稳定的资产,比如黄金、房产,就怕手里的韩元再缩水。 韩国政府也没闲着,最近开会讨论要不要出台更多措施稳汇率,比如加大外汇市场干预力度,或者给受影响的中小企业提供补贴,只是这些政策从制定到落地还需要时间,短期内很难改变韩元的弱势。 其实不光韩国,今年不少亚洲国家的货币都面临贬值压力,主要还是因为美联储的高利率政策,只是韩国因为经济对外依存度高,受影响更明显。 现在韩国市场上的氛围挺紧张,不管是企业还是老百姓,都在盯着每天的汇率数据,就盼着啥时候能看到反弹的迹象,毕竟谁也不想天天看着自己的钱越来越不值钱。 从目前的情况看,只要美联储还维持高利率,韩元的压力就不会小,接下来几个月可能还得在低位徘徊,韩国接下来的经济政策能不能起效,就得看后续的实际效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