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了心要打垮中国?最大威胁现身!这次不是美国,普京却笑到了最后。 一切得从俄乌冲突后的俄罗斯汽车市场说起,2021年的时候,俄罗斯乘用车还能卖出166.7万辆,全球排进前十,当时现代-起亚一年能卖37万辆,占了22.3%的市场,雷诺控股的伏尔加也有35万辆销量,市占率21%,欧美日韩品牌牢牢把控着市场主流。 可他们万万没料到,自己亲手给中国汽车铺了条“快车道”。2022年上半年,俄罗斯乘用车销量直接腰斩,从2021年的166.7万辆掉到80多万辆,市面上到处是断供的4S店,消费者拿着钱都买不到车。 就在这个空档,中国车企带着诚意和实力杀了进来。奇瑞是最早行动的,当年3月就跟俄罗斯本土经销商谈妥合作,把旗下热门车型瑞虎8、艾瑞泽5运过去,还承诺提供全套售后配件。 比亚迪也没闲着,同年7月就在莫斯科开了首家门店,汉、唐这些新能源车型一亮相,就凭续航长、配置高的优势圈了一波粉。吉利更狠,直接收购了沃尔沃在俄罗斯的工厂,快速实现本地化生产,把星越L、博越L的交付周期压缩到半个月以内。 西方车企原本以为,等风头过了自己回去,还能夺回市场。可事实狠狠打了他们的脸。2023年,俄罗斯乘用车市场开始回暖,全年销量回升到110万辆,而中国汽车在这儿的市占率直接冲到38%,比2021年翻了三倍还多。 现代-起亚当初撤走后,想2024年重返俄罗斯,结果发现自己原本的经销商早就跟长城签了合同,店里摆的全是哈弗H6、欧拉好猫;雷诺之前控股的伏尔加,也被俄罗斯本土企业接手,现在生产线全用来组装传祺GS4。 更让西方车企难受的是,中国汽车不仅卖得多,还把新能源的优势带了过去。2024年俄罗斯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12万辆,其中85%都是中国品牌。比亚迪在莫斯科的门店,周末看车的人排到门外,汉EV的订单都排到了三个月后;蔚来也开通了俄罗斯的换电服务,首批换电站就建在了莫斯科、圣彼得堡这些大城市。 俄罗斯消费者的口碑更是一边倒。之前开惯了现代伊兰特的司机,换了奇瑞瑞虎9后,直言“动力更足,内饰还精致”;原本打算买丰田RAV4的家庭,试了比亚迪唐DM-i,发现“加一次油能跑一千公里,比燃油车省太多”。 这时候普京心里能不高兴吗?之前俄罗斯汽车市场被欧美日韩把控,每年要花几百亿美元进口汽车,现在中国汽车不仅填补了缺口,还帮俄罗斯推动了新能源转型。2024年,俄罗斯跟中国签了汽车产业合作协议,不仅要扩大整车进口,还要联合生产电池、电机这些核心部件,把本地化率提高到60%以上。 西方车企这才意识到,自己当初的“出逃”有多愚蠢。大众2024年想在俄罗斯重启业务,结果调研发现,消费者对中国汽车的认可度已经超过了德系车;丰田在莫斯科的老门店,重新开业后一个月才卖出50辆车,还不如比亚迪一天的销量。 更关键的是,中国汽车借俄罗斯市场练了手,把本地化服务、供应链管理的经验复制到了其他国家。2025年,中国汽车在中亚、中东的销量也跟着暴涨,全球市占率突破15%,正式超过德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汽车出口国。 西方那些想打垮中国汽车产业的算盘,彻底落空了。他们原本以为“断供”能拖垮竞争对手,结果反而让中国汽车找到了新的增长极;原本想垄断俄罗斯市场,结果把这块肥肉拱手让人。 普京看着俄罗斯街头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看着两国汽车产业合作越走越近,能不笑到最后吗?毕竟这不仅帮俄罗斯稳住了民生和经济,还跟中国建立了更紧密的合作关系,而那些曾经嚣张的西方车企,只能在一旁后悔当初的短视。 现在再回头看,所谓“最大威胁”根本不是中国的对手,反而成了中国汽车产业崛起的“垫脚石”。西方车企亲手打破了自己的垄断格局,而中国汽车则抓住了机遇,用实力在全球市场站稳了脚跟,这波操作,不得不说够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