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2008年,我们救美国,是雪中送炭。今天,我们再救美国,就是养虎为患。时代已经变

2008年,我们救美国,是雪中送炭。今天,我们再救美国,就是养虎为患。时代已经变了,我们自己的经济,已经不再依赖美国。我们的钱,要用来建自己的高铁,搞自己的芯片,而不是去填一个注定要崩盘的无底洞。   那会儿不是咱想当活菩萨,是当时的中国经济确实绕不开美国。2008年咱们的外贸依存度超过60%,多少沿海工厂的订单都印着“Made for USA”,要是美国市场崩了,咱这边多少工人得下岗。   而且当时咱们的产业还停留在低端加工,芯片、高端机床这些关键东西全得从美国或者它盟友那儿买,真要是跟美国撕破脸,自家产业链都得卡脖子。   所以那年出手,是没办法的办法,既是帮美国止血,也是给自己的经济争取缓冲时间,说是雪中送炭,其实更像互相搭着过河。   可现在再看,早不是当年的光景了。这十几年中国没闲着,把手里的钱花在了刀刃上。   高铁从无到有,现在织成了四万公里的网,不光国内省际通勤跟坐公交似的,还卖到了东南亚、欧洲,成了拿得出手的名片。   芯片领域也从卡脖子到慢慢破局,华为麒麟芯片重新回归,中芯国际能造7纳米的芯片了,虽然跟顶尖水平还有差距,但至少不用看美国脸色要货了。   更关键的是经济结构变了,2023年咱们的外贸依存度降到了34%,内需贡献了超过65%的经济增长,就算美国市场少买点东西,咱国内的消费、基建也能顶上来。   再看美国现在的样子,纯属自己作的。美联储为了压通胀,一年多里把利率提到快6%,结果硅谷银行、签名银行说倒就倒,大公司裁员裁得跟割韭菜似的。   国债更是堆到了33万亿美元,光每年付利息就得近万亿,比很多国家全年的GDP都高。   这时候要是中国再像2008年那样大量买美国国债,跟往无底洞里扔钱没区别。   美国拿到钱不会用来稳经济,反而可能接着给乌克兰送武器,或者加码对中国的芯片禁令,去年拜登政府还出台法案,限制美国企业给中国投资半导体、AI,这不是拿咱的钱反过来卡咱脖子吗?   再说了,中国自己要花钱的地方多着呢。农村的水利设施得修,偏远地区的5G还没全覆盖,老年人口越来越多,养老、医疗体系得补短板,这些都是实实在在能让老百姓受益的事,把钱投在这些地方,比填美国的窟窿强一百倍。   还有新能源领域,咱们虽然光伏、风电占了全球一半以上的产能,但储能技术、氢能应用还得砸钱研发,这些领域做好了,既能实现“双碳”目标,还能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比帮美国救市有价值多了。   有人可能会说,不帮美国会不会影响中美关系?可这些年的事实早就证明,美国从来不会因为你帮了它就念好。   2008年咱帮它度过危机,结果2018年特朗普就掀桌子打贸易战,加征关税、制裁中国企业,啥翻脸不认人的事没干过?   现在拜登政府虽然嘴上说“不脱钩”,但行动上没少搞小圈子,拉着日本、韩国搞芯片四方联盟,在南海、台海挑事,明摆着就是想遏制中国发展。   这种情况下再去救美国,不是养虎为患是什么?你把它从坑里拉出来,它转头就给你挖个更大的坑。   而且中国现在有底气说“不”了。手里握着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但不再像以前那样依赖美国国债,反而增持了黄金、欧元资产,还推动人民币跨境结算,2023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比例超过了5%,虽然不如美元,但至少多了条路。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也是大买家,巴西的大豆、澳大利亚的铁矿石、中东的石油,都能用人民币结算,美国要是想跟中国耍横,得先想想自己的农产品、能源能不能卖出去。   再说了,美国现在的问题不是缺中国这一笔钱,而是内部的制度性问题。华尔街的金融资本只顾着赚快钱,实体经济空心化,制造业占GDP的比重降到了8%,老百姓的收入几十年没怎么涨,这种情况下就算中国帮一次,下次还会出问题。   中国的钱是老百姓纳税、企业盈利攒下来的,每一分都得花在刀刃上,花在能让中国变得更强的地方,而不是去填美国自己挖的坑。   时代早就变了,2008年是不得不帮,现在是没必要帮,也不能帮。   把钱投在国内的基建、科技、民生上,让中国的高铁跑得更快,芯片造得更好,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更舒心,这才是最该做的事。   至于美国的烂摊子,让它自己想办法解决,毕竟成年人得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中国没义务一直当它的“救命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