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预计中国将在两国领导人会晤后恢复购买美国大豆 综合路透社和彭博社最新消息,特朗普于当地时间10月9日在白宫对外表示,他预计在本月晚些时候与中国高层的会晤中施加压力,以此结束中国数月来对美国大豆的暂停采购。 中国自今年 5 月起已暂停采购美国大豆,这一状况持续至今。往年这个时候,中国买家早已开始预订美国新季大豆,而 2025 年秋收季已至,相关采购量仍为零,这种情况是近三十年来首次出现。 美国大豆库存随之积压,价格出现明显波动,种植户面临不小压力。美国大豆协会此前已多次向联邦政府施压,甚至发布公开信警告,若失去中国这个最大买家,美国农业将承受长期经济后果。 美国大豆产业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不低。2023 至 2024 销售年度,中国购买了美国 54% 的出口大豆,总额达 132 亿美元。 但 2025 年上半年,中国自美进口大豆数量同比出现明显下降。中国市场的空缺并非无法填补,中方已将采购重心转向巴西等国,通过多元化进口渠道保障自身需求,这让美国大豆的再进入面临更多竞争。 特朗普选择在此时释放相关信号,与其月底的亚洲行程安排紧密相关。根据 10 月 9 日公布的行程,他虽不出席韩国举办的 APEC 峰会,但计划在韩国与中国高层举行双边会见,之后便即刻离开。 这场会见被特朗普团队视为推动大豆贸易问题解决的关键场合。美国国内的状况也让此次议题更显迫切,10 月 1 日起,联邦政府因两党预算僵局陷入停摆,贸易代表办公室等关键部门运作停滞,谈判团队履职受限,这让特朗普更希望通过双边会见达成明确成果。 此前,特朗普已在社交媒体上多次提及大豆贸易问题,曾敦促中国增加大豆采购量,相关言论一度推动大豆价格短暂上涨,但并未带来实际采购订单。美国政府也曾筹备财政援助方案,计划挪用部分关税收入补贴农民,但这种方式被认为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稳定的市场需求才是关键。 中方对大豆贸易的态度已有明确倾向。中国驻美大使早在 6 月就曾表示,美国若希望扩大对华出口,不能仅依赖农产品,还需考虑中方在高科技产品等领域的进口需求。 中方近年来一直在推进农产品进口多元化,从多个国家建立稳定贸易往来,避免对单一来源产生依赖。对于特朗普提及的 “施压”,中方尚未作出针对性回应,外交部此前在谈及中美经贸问题时,曾强调取消不合理关税是扩大贸易的前提。 特朗普的表态也让外界重新审视其亚洲行程的布局。他选择出席马来西亚的东盟峰会,却缺席韩国 APEC 峰会,仅保留双边会见环节,这种安排被解读为更侧重务实成果的获取。大豆贸易作为美国农业领域的重要议题,若能在会见中取得进展,将成为特朗普回应国内农业界诉求的重要抓手。 目前,中美双方均未公布韩国双边会见的具体议题细节,但大豆贸易已因特朗普的表态成为公开关注的焦点。美国大豆协会表示将持续关注会谈进展,期待双方能达成稳定贸易的协议。中方则仍保持一贯立场,强调贸易合作需建立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符合双方供需实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