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欧美死活不肯给中国大飞机适航证会如何?说句不好听的,如果拿不到欧美的适航证,C919还真干不掉波音。对新飞机来说,这张证就是跨入国际市场的“门票”。 没有这两张证,C919连欧美国家的领空都进不去。你想啊,不管是航空公司买飞机,还是货运公司租飞机,总不能只在国内飞吧?要是想去欧洲拉货、去美国接乘客,飞机连对方的天空都不让进,那谁还愿意花大价钱买? 而且买家心里都有杆秤,欧美那边的适航标准在全球算是老资历了,这么多年下来,不少航空公司和乘客都认这个理——只要FAA和EASA点头了,那这飞机的安全性、可靠性肯定差不了。反过来,要是没拿到这两张证,就算C919在国内飞得再稳,到了国际市场上,人家心里难免犯嘀咕,觉得这飞机“没经过权威认证”,宁愿多花点钱买波音、空客,也不愿冒这个“心理风险”。 就拿空客刚出来的时候说吧,当年空客A300刚推出来,也是先拿到了欧洲自己的适航证,后来又花了大力气搞定FAA,才慢慢打开美国市场。要是当时欧美互相掐架,空客拿不到美国的证,估计现在也没它什么事了。C919现在面临的情况有点像当年的空客,但难度可能更大,毕竟现在欧美对中国高端制造业的提防心比以前重多了。 不过也别把话说死,就算拿不到欧美的适航证,C919也不是完全没活路。中国自己有CAAC的适航标准,国内的航空公司肯定会买,毕竟要支持国产大飞机,而且国内航线的需求摆在那儿——这些年中国民航市场增长多快啊,每年新增的飞机需求好几 hundred 架,光靠国内市场,C919就能先活下来,慢慢攒口碑、改进技术。 而且除了欧美,全球还有很多国家和地区不认FAA和EASA的“霸权”,比如俄罗斯、东南亚、中东、非洲这些地方,他们更愿意参考CAAC的适航标准。之前中国跟俄罗斯就签了适航互认协议,C919要是拿到CAAC的证,就能直接飞俄罗斯的航线。东南亚那边,像印尼、马来西亚,这些年跟中国的合作越来越多,他们的航空公司也有可能买C919,毕竟比起波音、空客,C919的价格可能更有优势,而且售后维护也方便——中国在东南亚建了不少民航合作基地,配件供应、维修团队都能跟上。 还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这些国家的民航市场正在发展,对飞机的需求大,但预算可能没那么多,C919正好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比如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这些国家,之前就跟中国谈过民航合作,要是C919能提供性价比更高的选择,再加上中国的金融支持(比如租赁贷款),他们很可能会下单。 更重要的是,C919可以借着国内和非欧美市场的运营,不断积累数据、改进技术。飞机这东西,越飞越成熟,比如发动机的可靠性、航电系统的稳定性,都是靠一次次飞行攒出来的。当年波音737刚出来的时候,也出过不少小问题,后来也是通过不断改进,才成了全球最畅销的客机之一。C919要是能在国内飞个五六年,把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解决了,安全性、经济性都提上来,就算到时候还没拿到欧美的证,国际市场上的认可度也会慢慢提高。 再说了,适航标准这东西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更不是欧美说了算。这些年中国民航市场的分量越来越重,CAAC在国际民航组织(ICAO)里的话语权也在提升。之前中国就推动过CAAC与巴西、加拿大的适航互认,以后说不定能联合更多国家,制定更公平的适航标准,慢慢打破FAA和EASA的垄断。 还有个点不能忽略,波音这些年口碑可不太好,737 MAX两次坠机事件,让很多航空公司和乘客对波音失去了信任。空客虽然稳一点,但产能一直跟不上,经常延迟交付。要是C919能抓住这个机会,在国内和非欧美市场做出成绩,让大家看到“中国大飞机靠谱”,就算没欧美的证,也能从波音、空客手里抢一部分市场份额。 当然了,短期内想靠这个干掉波音肯定不现实。波音毕竟做了几十年大飞机,全球供应链、售后网络都很成熟,而且背后有美国政府撑腰。但C919的目标不是一下子干掉波音,而是先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慢慢成长。就像中国的高铁,刚开始也面临国外技术封锁,后来靠国内市场积累经验,现在不也走向全球了吗? 而且中国在大飞机产业链上的布局也在完善,从发动机、航电系统到机身材料,越来越多的零部件实现了国产化。之前C919用的是美国通用和法国赛峰合资的发动机,现在中国自己的CJ-1000A发动机已经在测试了,要是以后能换上国产发动机,就算欧美想卡脖子,也没那么容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