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4400辆坦克消失,俄罗斯高估了苏联遗产 10月8日消息,开源情报显示,俄罗斯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已从其战前的7300辆坦克库存中调出超过4400辆,目前仅剩不到2900辆在库。现存坦克中只有约23%处于可用或良好状态,大量老旧型号如T62、T55乃至T54正被重新焊接上阵。 不光是坦克,俄军其他重装备的日子也不好过。BMP步兵战车的数量从之前的7100辆锐减到2579辆,跌幅肉眼可见。 装甲运输车的情况更糟,战前还有11000多辆撑场面,现在直接掉到了约5000辆,一半多的家底儿就这么没了。 BMD空降战车和各类火炮系统也没逃过这波削减潮,各自的数量都少了50%以上,曾经的钢铁洪流现在只能靠拼凑维持规模。 其实早从冲突一开始,外界就能看出俄军对自家苏联遗产的估计有点飘了。当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大批重装备,这些装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俄军的底气。 可谁也没想到,这些看似庞大的库存,早就因为年久失修、维护不善出现了大问题。很多坦克和装甲车只是表面看着完整,内里的发动机、电子设备早就没法正常工作。 冲突爆发后,俄军一开始还能靠库存里状态好的先进型号撑场面,像T72、T80这些主战坦克确实发挥了不少作用。 可随着冲突持续,前线消耗越来越大,状态好的装备越打越少,俄军才不得不开始启用那些老旧型号。 但这些老古董根本跟不上现代战场的节奏,T54、T55这些坦克连基本的反应装甲都没有,面对乌军的反坦克导弹,简直就是活靶子。 士兵们开着这些老坦克上战场,心里也没底,可没办法,库存里能调动的装备就这么多。 火炮系统的情况也类似,很多火炮因为缺乏保养,射程和精度都大打折扣,有的甚至还没打出几发炮弹,炮管就出现了问题。 BMD空降战车原本是俄军空降部队的核心装备,可现在数量减半,空降部队的作战能力也跟着直线下降,想再搞大规模空降作战,难度比之前大了不止一倍。 之前俄军总觉得,靠着苏联留下的这些家底儿,应付一场局部冲突绰绰有余。毕竟7300辆坦克的库存,放在全世界都是数一数二的规模。 可他们忘了,装备这东西不是放在库房里就行的,得定期维护、更新,才能保持战斗力。苏联解体这么多年,俄罗斯经济一直起起伏伏,对装备维护的投入远不如从前。 很多装备就这么在库房里放着,风吹日晒,零件老化,慢慢就成了一堆废铁。真到要用的时候,才发现能拿得出手的没几个。 现在前线的士兵们,只能硬着头皮用这些老旧装备。有时候为了让一辆老坦克能动起来,维修兵得拆东补西,从好几辆报废坦克上拆零件,才能凑出一辆勉强能开的。 就算开上了战场,这些老坦克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面对乌军装备的先进反坦克武器,它们几乎没有还手之力,经常刚出现在战场,就被盯上摧毁。 装甲运输车和步兵战车的情况也差不多,防护能力差,很容易被无人机或者火箭弹击中,造成人员伤亡和装备损失。 火炮系统因为精度不够,往往需要发射更多炮弹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这又进一步加剧了弹药的消耗,形成了恶性循环。 俄军现在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加大对装备生产和维护的投入,可这不是一天两天能见效的。 新装备的生产需要时间,老旧装备的改造升级也得有足够的技术和资金支持。而且前线的消耗还在继续,每天都有装备被摧毁或者损坏,库存压力越来越大。 之前那种靠苏联遗产撑场面的日子,显然已经走不通了。俄军现在必须面对现实,重新评估自己的装备实力,调整装备发展策略。 不然的话,随着冲突持续,装备短缺的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到最后可能连基本的作战需求都满足不了。 毕竟现代战争拼的不只是装备数量,更重要的是装备质量和可持续的供应能力。光靠吃老本,迟早会把家底儿败光,这一点俄军现在应该深有体会了。 看着库房里越来越少的可用装备,再想想前线士兵的处境,俄军高层估计也在为当初高估苏联遗产的事儿后悔。可现在说这些都晚了,只能想办法赶紧弥补,尽可能保住现有的战斗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