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媒体《金融时报》评论称,中国出台全面稀土出口管制措施以保护“国家安全”,说中国不仅将限制稀土矿物的出口,还将限制与采矿、精炼和永磁体相关的技术的出口,正在“摧毁美国军工联合体”。长期以来,美国一直是中国追赶的标杆,中国人现在学习美国的“快准狠”很到位,出口管制合规措施就是与美国的政策接轨,就像美国的做法一样,只要产品中含有0.1%的中国稀土,其他国家就不能再出口,这种措施看似不针对特定国家,但最终指向美国,而美国却又无言以对,恐怕要后悔不该那么急着刺激中国。 要知道稀土这东西,看着不起眼,却是现代工业的“维生素”,尤其军工领域离了它根本玩不转。 美国的F-35战斗机,每架得用417公斤稀土做材料;“宙斯盾”驱逐舰的雷达系统,缺了稀土永磁体就没法运转;甚至连精确制导导弹的导航组件,都得靠稀土元素提升性能。可以说,美国军工体系的神经末梢,早就跟稀土绑在了一起。 可美国自己的稀土产能,实在撑不起需求。全球稀土储量里,中国占36%左右,但在提炼加工环节,中国的份额超过85%。 美国本土也有稀土矿,比如加利福尼亚州的芒廷帕斯矿,可这座矿从2002年就停了采,直到2020年才重新开工,而且就算恢复生产,矿石也得运到中国来精炼——因为美国自己的精炼产能,连本土需求的10%都满足不了。 之前美国一直靠着中国的稀土供应链过日子,现在中国收紧出口,等于直接掐住了它的一个关键环节。 这次中国的管制措施,还有个挺有意思的点,就是学了美国的“快准狠”。美国之前搞出口管制,常用一个招:只要产品里含有0.1%的美国技术或零件,其他国家就不能随便出口。 中国这次也用了类似的逻辑,把稀土相关的技术和产品都纳入监管,而且措施看似不针对特定国家,可明眼人都知道,最大的受影响方就是美国。毕竟全球范围内,对稀土依赖最深、用量最大的军工体系,就属美国的。 美国现在是有苦说不出,甚至有点后悔当初太急着刺激中国。早几年前,美国就把稀土列入“关键矿产清单”,还逼着企业搞“供应链去中国化”,又是给澳大利亚的稀土矿投资,又是跟加拿大签合作协议,可这些动作都没见成效。 澳大利亚的稀土矿虽然储量大,但提炼技术跟不上,产出的稀土氧化物纯度不够,没法直接用在军工产品上;加拿大的项目更是连环评都没过,到现在还没开工。 反观中国,这些年一直在完善稀土产业链,从采矿到精炼再到深加工,每个环节都牢牢抓在手里,甚至还制定了稀土行业的国际标准,现在想收紧出口,自然有底气。 更让美国头疼的是,中国的管制不只是限矿物,还卡技术。稀土提炼是个技术活,里面的分离工艺特别复杂,比如把镨、钕、铽这些元素分开,需要高精度的萃取设备和特殊的化学试剂,这些技术中国已经做到了全球领先。 之前美国企业想从中国挖技术人才,还想偷学工艺,可中国早就加强了技术保密,连相关的专利申请都做了严格审查。 现在中国限制稀土技术出口,等于断了美国自主搭建精炼体系的路——就算美国能拿到稀土矿,没有提炼技术,也只能看着矿石变不成能用的材料。 有人可能会问,美国就不能找其他国家替代吗?其实美国不是没试过。它找过印度,可印度的稀土矿杂质太多,提炼成本比中国高3倍;找过越南,越南的稀土储量只有中国的零头,而且开采环境恶劣,根本没法规模化生产;找过哈萨克斯坦,可哈萨克斯坦的稀土主要是轻稀土,而美国军工需要的重稀土(比如铽、镝),那里几乎没有。 一圈找下来,美国发现能替代中国的供应链,至少得5到8年才能建起来,可现在中国已经收紧了出口,这几年的空档期,美国军工企业只能干着急。 就拿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来说,它是F-35的主承包商,之前每年要从中国进口2000多吨稀土永磁体。现在中国管制措施一出,这家公司已经开始警告,说如果稀土供应跟不上,F-35的生产线可能要减产,甚至面临停工风险。 还有雷神技术公司,它生产的“爱国者”导弹用的稀土材料,也得从中国进口,现在已经在跟美国政府申请“豁免权”,想继续从中国采购,可中国的管制措施里没留豁免的口子,这事儿估计悬。 美国政府现在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嘴上硬撑。白宫发言人最近在记者会上说,美国会“加快关键矿产供应链多元化”,还说已经跟盟友达成了“稀土合作框架”,可这些话听着更像安慰自己。毕竟供应链的搭建不是喊口号,得有矿、有技术、有工厂,还得有稳定的物流,这些都不是短时间能搞定的。 之前美国花了好几年时间,想把半导体供应链从中国转移出去,到现在都没成功,更别说比半导体更复杂的稀土产业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