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检察日报:电子卷下载一气呵成

《检察日报》2025年9月24日

电子卷下载一气呵成

“申请、审核代码生成、电子卷阅读包下载一气呵成,这也太顺畅便捷了。”9月1日,远在千里之外的郭亚妮律师第一次使用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检察院的线上阅卷系统后,评价说。

“数字检察是高效率检察,数字赋能更要确保高质效,我们通过运行机制保障和再赋能,跑出了数字赋能后的加速度。”榆阳区检察院检察长田飞鹏介绍,考虑到目前选择线上阅卷的异地和本地律师越来越多,今年以来,该院针对线上阅卷系统建立“1小时响应”工作机制,将检察官专责处置与技术人员专岗辅助结合起来,确保律师的网上申请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处理,避免程序拖沓和电脑卡顿,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律师少跑腿”,切实减轻律师执业负担。

“‘1小时响应’工作机制运行以来成效显著,平均审核推送时间大幅缩短,律师通过线上渠道一次性成功通过审核的比例大幅提升。一旦审核通过,卷宗最快能在45分钟内完成推送。”田飞鹏告诉记者。

在社区矫正检察监督方面,榆阳区检察院的“数字革命”同样成果斐然。该院通过建设刑事执行检察大数据中心,在榆林市检察机关中率先联通陕西省社区矫正综合管理系统,通过数据再赋能实现检司社区矫正数据的无缝对接。

榆阳区检察院打造的社区矫正智慧监督平台,运用法律监督模型对社区矫正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实现了从个案监督到类案监督的转变。今年上半年,该院通过脱漏管监督模型发现监督线索80余条,发出书面纠正违法意见15份、收监执行建议1份、检察建议1份,监督数据同比大幅上升。

“建立科学数据系统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更重要的,是不让数据成为死数据,而是要让数据会说话。”田飞鹏介绍,在刑事执行检察工作中,依托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管理平台,榆阳区检察院构建了多个数字模型,实现了对超期羁押、久押不决等违法违规行为的精准监督。这些模型通过对海量数据的碰撞比对和智能分析,可以助力检察机关对超期羁押、久押不决、违规留所服刑、财产刑执行不力等违法违规情形开展常态化、实时化精准监督。

据统计,截至今年8月,榆阳区检察院已通过大数据模型推送发现高质量监督线索42件,最终成功监督成案26件,监督意见采纳率达到100%。例如,该院通过财产刑执行数据分析,监督纠正了多起未及时立案执行或执行款物管理不规范案件,有力维护了法律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