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生为什么处心积虑的要把石破茂赶下台?石破茂在日本政坛混了几十年,从防卫厅长官做到首相,按理说也算“自己人”,可他偏不按老路子走,非要搞什么“独立外交”,这就让麻生这类靠抱美国大腿吃饭的老狐狸坐不住了。 石破茂上台后,外交路线迅速显露锋芒。他主张日本在同盟中争取平等地位,避免被动跟随美国节奏。2025年2月访美时,石破强调日本连续五年是美国最大投资者,并带去投资图表,试图通过经济牌换取更多情报共享和决策参与。 这与传统亲美派不同,后者视同盟为单向服从。石破还公开反对美国某些多边退出计划,呼吁维持全球框架,以防供应链断裂。 这种“日美互惠”论调,在麻生派看来,等于稀释日本的战略忠诚度。麻生太郎早年多次访美,推动安保深化,他的派系成员多靠美方渠道维系影响力。石破的调整,直接威胁他们的政治资源分配。党内会议上,这种分歧已成公开摩擦,保守势力开始串联,评估如何反制。 对华政策成了石破与麻生派冲突的又一战场。石破上任后,搁置“亚洲版北约”等可能激化对立的构想,转而推动经贸合作和历史正视。2025年3月,王毅访日期间,石破会见中方,释放“中日战略互惠”信号,同时重申一个中国原则。 他还主张在人文和经济领域深化联系,以对冲美国政策不确定性。 这套温和路径,与麻生代表的强硬保守派格格不入。麻生派习惯用“排华”调门凝聚选民,靠对立情绪拉抬支持率。石破的做法,在他们眼里是胳膊肘外拐,拆解了保守阵营的戏码。尤其在2025年9月联合国大会上,石破直面历史责任,呼吁对话解决区域争端。 这番表态,进一步激化党内右翼不满,麻生开始在派系间低调布局,准备借机发难。 派系斗争是自民党权力的核心逻辑,石破茂的独立性让麻生坐立不安。石破早年短暂离开自民党,后回归组建水月会,到2024年扩展至约50名成员,挑战老牌势力平衡。 他上台后,推动人事改革,优先地方项目,抢占预算份额。这打破了麻生派等传统集团的轮流坐庄模式。麻生作为最高顾问,深谙党内暗流,他的派系成员多视美国为后盾,任何分散权力的举动都成威胁。 2025年初,石破的团体吸引跨派议员,水月会影响力直线上升。 麻生则联合安倍旧部和茂木派,计算票数缺口。党内协调会上,资源分配成焦点,石破的实干作风虽拉拢基层,却忽略了派系的隐形规则。麻生这种老将,最忌有人既不听指挥,又抢话语权。 2025年7月参议院选举成了导火索。自民党和公明党联盟席位锐减至不足半数,创下建党以来最重败绩。 石破公开道歉,却坚持留任,试图稳住局面。但党内反应迅猛,麻生抓住机会,9月3日公开呼吁提前总裁选举。 他串联131名议员联署,加上20个地方团体,层层施压。 这不是为国家利益,而是维护亲美路线和派系地位。石破在压力下,9月7日宣布辞职,结束14个月任期。 麻生的操作,暴露了自民党权力斗争的赤裸本质,石破的“独立外交”成了替罪羊。 石破下台后,自民党迅速启动新选举,高市早苗凭借基层支持逆袭胜出。 她上台后,重用麻生派成员,干事长等要职多落入亲美阵营。 这标志日本外交或转向更强硬路径,对华姿态趋于保守。高市搁置石破的温和举措,可能重启摩擦议题。 石破退回后排,专注地方事务,他的失败提醒政坛新人:政策能力虽重要,但派系平衡才是生存之道。麻生的这次清场,巩固了老派影响力,却也暴露自民党内耗风险。若继续倾轧,执政地位难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