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重磅协议落地,加沙的硝烟能否真正散去?   加沙街头的废墟间,传来久违的消息哈马

重磅协议落地,加沙的硝烟能否真正散去?   加沙街头的废墟间,传来久违的消息哈马斯同意了停火协议,这份协议能否成为和平的开端?10月9日,哈马斯正式宣布接受停火协议。这场在埃及沙姆沙伊赫达成的协议,由美国、埃及、卡塔尔和土耳其共同担保,内容包括全面停火、以色列撤军、人道援助进入和被扣押人员交换。   这份协议,可不是一夜之间谈成的。过去的两年多,加沙地带枪炮声几乎没停过,老百姓在夹缝中求生,国际社会也看得揪心。这份停火协议的达成,走了一段很长的路。   这场停火协议背后,是加沙长达两年多的拉锯战。尤其是今年夏天,局势已绷紧到极限。以军持续向加沙地带推进,而哈马斯则以火箭弹、地下隧道和城市巷战等多种方式周旋。紧张的对峙气氛,如同一片挥之不去的阴霾,始终在加沙上空盘旋不去。   谈判过程异常艰难,双方陷入漫长的拉锯。哈马斯从一开始就亮出底牌,坚持六大核心条件:必须实现永久停火,以色列军队全部撤离,人道援助物资畅通无阻,让逃难的百姓返回家园,立即着手重建被毁的家园,最后还要完成被扣押人员的交换。   以色列方面对此寸步不让,他们的态度很明确;“不把我们的人一个不少地接回来,后面的所有事情都绝不可能继续谈。”直到10月初,事情才有了转机。哈马斯突然软化态度,表示愿意根据美国提出的“20点计划”进行讨论,同意释放所有以色列人质。   消息传出后,美国总统特朗普紧随其后在其社交平台发声,为这一阶段性成果落下了实锤。要理解这份协议的分量,得先知道加沙人这两年是怎么过的。这就是加沙平民的日常,饥饿成为常态,伤痛无处医治,孩子们无学可上,伤病者挤满医院,家园化作断壁残垣。战火过后,整座城市陷入一片死寂,往日的生机荡然无存。   战争的烙印,已深深刻进加沙的每一寸土地。超过6.7万人失去生命,其中2万多是孩子。因为物资封锁,至少460人活活饿死,包括154名儿童。五万名幼童,这个数字意味着,加沙最脆弱的一代,其未来正被饥饿的阴影所笼罩。   医疗系统更是垮了。1700多名医护人员倒在岗位上,38间医院中25间完全停摆,剩下的也在勉强支撑,缺药缺设备。一位当地医生说得实在:“我们不是在治病,而是在眼睁睁看着生命消逝。”   加沙持续恶化的局势,已引发国际社会的严重关切,各方都无法再坐视不理。联合国、红十字会、各路调解员不知开了多少会议,就是想给这块土地找回点安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点明了关键。停止对抗只是第一步,在此基础上着手重建,和平的愿景才可能照进现实。   协议签完后,他更是直接表态:“所有被扣押人员都应以有尊严的方式获释,永久停火必须得到保障,战斗必须彻底停止。”普通人也用行动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在英国、芬兰、澳大利亚、印尼、印度、肯尼亚,人们同时走上街头,呼吁停止冲突。   战火另一端,以色列被扣押人员的家属们也在绝望中集会。他们的哭声与哀求,汇成了同样的诉求:停止战争,让亲人平安归来。一位参加抗议的母亲举着牌子,上面写着:“我不想再看到任何孩子死去,不管是巴勒斯坦的还是以色列的。”   签字仪式结束了,但困难才刚刚开始。这份协议执行起来并不容易。双方积累了太多不信任,任何一点小摩擦都可能让整个协议崩盘。加沙重建需要巨额资金,需要时间,更需要各方持续的诚意。流离失所的人们要回家,被扣押的人员要交换,废墟要清理,学校医院要重建……每件事都不简单。   国际社会能松一口气,但还不能完全放心。担保这份协议的四个国家任务很重他们得确保双方都说话算数。一位中东问题专家打了个比方:“这就像刚做完大手术的病人,需要很长时间的康复治疗,稍有不慎就会旧病复发。”   加沙的夜空终于有望安静下来。这份停火协议是战争按下暂停键,更是对人性的一次考验。和平不是签个字就能到来的,它需要每一天的坚持,每一次的克制,每个人的努力。现在的加沙,废墟间或许能重新长出希望。这条路很长,但至少,第一步已经迈出。   参考信源:哈马斯证实达成加沙停火协议,以媒称“战争已经结束” 2025-10-09 10:32·鲁中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