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大量水果腐烂,因为摊上的中文标语,中国游客:自己留着吧2025 年 4 月,曼谷乍都乍周末市场的榴莲摊前,泰籍摊主颂猜望着堆积如山的榴莲发愁。这些原本售价每公斤 250 泰铢的金枕榴莲,如今表皮已出现黑斑,果肉在 35℃高温下开始发酵,散发出刺鼻的酸臭味。而就在三个月前,这里还是中国游客抢购榴莲的 "战场",颂猜每天能卖出 500 公斤榴莲,甚至学会用中文喊出 "甜过初恋" 的招揽语。 颂猜的困境并非个例,其背后是泰国水果市场对中国游客消费依赖的集中暴露。数据显示,2024年泰国水果出口总额中,中国市场占比达42%,其中榴莲出口量的65%流向中国,而乍都乍周末市场作为曼谷知名旅游商圈,中国游客贡献的水果消费额曾占该市场水果总营收的70%。这种高度依赖让市场抗风险能力极弱,一旦游客流向改变,库存积压问题便迅速凸显。 导致中国游客减少的直接原因,是部分泰国水果摊主的中文标语引发的反感。2025年1月起,有中国游客在社交平台曝光,曼谷、清迈等旅游城市的部分水果摊,出现“不买别摸”“中国人不砍价”等带有歧视性的中文标语,甚至有摊主在称重时故意缺斤短两,这些行为经发酵后,引发中国游客对泰国水果消费的信任危机。虽泰国旅游局在2月紧急出台“诚信经营倡议”,但负面影响已形成,3月赴泰中国游客的水果消费意愿较去年同期下降58%。 颂猜并非使用歧视标语的摊主,但仍被卷入行业信任危机。他在2024年通过中国旅游平台的合作推广,专门引进适合中国人口味的金枕榴莲品种,还特意雇佣会中文的员工提供服务,即便如此,4月以来他的摊位日均客流量仍不足去年同期的1/3。因榴莲保鲜期仅5-7天,在高温环境下损耗率骤增,他目前已亏损超过80万泰铢,不得不考虑关闭经营了12年的摊位。 从行业层面看,泰国水果产业的供应链短板也加剧了此次危机。泰国榴莲主产区集中在东部的罗勇府、尖竹汶府,这些地区到曼谷的冷链运输成本较高,且当地冷链设施覆盖率仅为35%,大量榴莲在运输途中就已出现品质下降。此前因中国游客消费旺盛,快速周转掩盖了供应链问题,如今需求骤减,运输和储存环节的损耗被进一步放大,仅4月泰国全国腐烂的榴莲就超过1.2万吨。 泰国政府虽已采取应对措施,包括启动“水果出口转内销”计划、协调电商平台拓展中国线上市场,但效果尚未显现。线上渠道因榴莲运输包装要求高、物流成本贵,售价较线下高出30%,消费者接受度有限;内销市场则因泰国本土榴莲消费量仅为出口量的15%,无法消化庞大库存。颂猜和其他摊主每天仍需面对堆积的水果,他们尝试降价促销,将榴莲单价降至每公斤180泰铢,却依旧少人问津。 此次事件也给泰国旅游相关产业敲响警钟,过度依赖单一客源市场且忽视消费体验,终将面临经营风险。从颂猜的经历可看出,旅游市场的长久发展,既需要优质的产品,更需要尊重和诚信的经营态度,任何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最终都会反噬整个行业。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