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气象指路引航无人机护送山核桃“出山”

潮新闻记者张源通讯员姜珺婕

“馋了一年,终于等到季节了!”近日,杭州市淳安县的山核桃迎来采收旺季。曾经,农户们只能依靠肩挑背扛,将百斤重的山核桃果实沿着陡峭山路艰难运下。而今年,一架架无人机成为山核桃运输的“主力军”。它们灵巧地越岭穿梭,轻松将果实从山顶运至山下,为山核桃采收带来了全新的变革。

无人机吊运山核桃受访者供图

“这些‘空中力士’载重可达数十公斤,一趟飞行仅需3分钟,一天就能完成以往十个劳动力一天的工作量,效率提升了数十倍,而且极大地保障了采收安全。”飞手陈福建介绍道。

但无人机作业对天气变化极为敏感。风切变可能使其失控,阵雨突袭容易损坏精密设备,弥漫的山雾更会导致其“失明”迷航。在气候复杂多变的淳安山区,“十里不同天”是常见现象,一场局地雷阵雨就可能导致无人机坠毁,给采收工作带来巨大损失。

为了确保无人机能够顺利完成山核桃吊运工作,淳安县气象局积极行动,加强了对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的监测预警。其精细服务提升至“一公里范围、一小时间隔”,还为无人机吊运山核桃量身定制了一套“天时”保障方案,将服务从单纯的“预测天气”升级为“指挥生产”。

为攻克“十里不同天”的预报难题,淳安县气象局在今年山核桃采收季前,重点在王阜、威坪、临岐等主要产区增布了6套便携式自动气象站。这些站点如同插入深山的一根根“探针”,能够实时显示并回传温度、湿度、风速、降水等关键数据,将过去模糊的“区域天气”切分成一个个精确的“网格点天气”,为实现“一公里范围”的精准预报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

同时,为打造“信息快车道”,淳安县气象局联合县农业农村局,专门建立了“淳安山核桃无人机采收”微信群。这个微信群里汇聚了气象预报员、农业技术专家以及全县的注册飞手。预报信息不再是笼统的“淳安县天气预报”,而是具体到:“9月7日,威坪镇合富村区域:上午8-11时,风速2-3级,多云,适宜飞行;午后14-15时,有分散性雷阵雨风险,雷雨时建议暂停作业;15时后天气转晴,可恢复飞行。”这种精确到乡镇村落、小时级的“作战指令”,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群等多渠道,确保每一位飞手在山区也能第一时间接收。

淳安县气象局工作人员在制作新一期的山核桃专题气象服务专报。采访者供图

9月上旬,这套服务体系迎来了完美演练。气象台提前三天发布趋势预报,提示“7-9日有阶段性雷阵雨”,指导飞手们充分利用晴朗窗口期抢运。在7日当天,根据雷达回波的实时动态,预报员徐工紧盯屏幕,在雷雨云团生成并移向合富村的30分钟前,发出了那条关键的建议暂停工作指令。20分钟后,雨点由小变大,如期而至,而所有无人机已安全归巢,采收人员也回到休息点。这一次成功的“避战”,不仅避免了潜在的设备损失,更保障了采收工作的安全性。

飞手陈福建感慨地说:“现在我们开工前第一件事就是看群里的‘飞行气象建议’。气象局不仅告诉我们会不会下雨,还会给出具体的操作建议,比如‘午后山区热对流发展旺盛,建议避开山谷地带,选择山脊线飞行’。这让我们心里特别有底,敢飞、也飞得安心。”这种深度介入生产环节的精细服务,极大地提升了飞手们的风险应对能力,将天气的不确定性降到了最低,成为飞手的“智慧大脑”。

无人机与气象的深度融合,不仅是解决山核桃运输难题的创新实践,更为智慧气象服务农业发展提供了鲜活的成功案例。通过气象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未来,这一模式还可应用于高山茶叶、中药材等更多农产品的运输,甚至在森林防火、应急救援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