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提前学的核心技巧-选好例题
在数学提前学的过程中,最关键的不是课本,不是洋葱,也不是选哪本练习册,如果您像我一样,带孩子做了几千道题的话,您就会知道,最关键的其实是例题:选什么样的例题,几乎决定了孩子数学学习的每个细节:概念的理解程度、题目的类型、知识点的深度、后续的扩展等等。所以我这篇笔记想讲讲,什么才是好的例题
课本上的例题就是科普
我带过孩子,也教过孩子们初三的内容之后,我深刻地发现课本上的例题基本都是在浪费时间,最大的问题就是难度太低,也就一些单元后面的扩展阅读还稍微有点内容。而且课本还有个问题:讲得不透,比如课本提出了一条定理,实际上这是非常棒的,解释它的证明思路的机会,但课本都是以“你可以发现这样的关系”来形成推论,很是可惜。简单说,课本的定理值得讲一讲,如果提前学,时间紧张,课本的例题不用花太多时间。
教辅里的例题难度太低
其次是教辅,咱就拿初中53举例子,53天天练一套两本,全解版和全练版,理论上的顺序应该是先看课本、再看洋葱、再看全解版(这里有例题),都搞定了再写全练版(就是习题集),课本和洋葱咱就不说了,全解版的例题如果您给孩子讲过一些的话,就发现这里的例题难度也不够,它们基本上就是课本知识的稍微延展,能覆盖每个小节的基础题而已,到后面的大题还是很困难,孩子不会写,多半的原因都是读不懂题,其实这些“读不懂”的题,才是孩子真正的例题
得分点详解不是思考过程
我买了,也备了各种数学教辅,现在教辅在宣传的时候普遍都讲“有完整解题过程”和“得分点详解”,其实这两个实际学习用处都不大,那些孩子不会写,尤其是读不懂的题的标准答案是“有思路”之后的 “制式作答”,然而,实际上最关键的是:哪里是这道题的题眼?思路是如何产生的?如何从已知条件里挖掘第二层条件?这些才是教学的关键,孩子学懂了这一步,才能真正体现在做题效率上
总之,有两种教学模式:一种是从教材出发,逐渐过渡到题目;另一种是从题目出发,反向归纳回教材的定理,后者无论是学校效率,还是学习效果,都远远高于前者,体现到提前学上,不仅能真正节约时间,也能保证练习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