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 孩子欣喜的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发现, 结果父母一句, 我早跟你说过了,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本来就是给孩子说过很多次, 而且不止一次,现在他终于想明白, 我们提醒一句,早就跟你说过了,也没什么不对, 可孩子的感觉好像好不那么好,为什么呢? - 因为这句话在孩子耳朵里听到的是: 我怎么这么差,到现在才明白; 我怎么这么笨,讲了这么多次才明白; 现在终于知道,还是爸妈比我厉害了。 孩子感受到的价值感低落,是深深的挫败。 这句话很容易浇灭孩子的热情,打击孩子的信心, 甚至扼杀孩子改变的契机。 破坏力简直不可思议! - 细思自己说这些话背后潜藏的念头, 不外乎乘胜追击,证明自己对,甚至趁机发泄积怨。 其实说的时候,心里想的都是自己, 完全没有和孩子“在一起”,没有把孩子的感受放在心上。 知道不好,也想戒掉这句话,但收效甚微。 - 直到有一天看到, 我自己想明白的每一个道理,下决心的每一次改变, 几乎毫无例外,也都是别人“早就跟我说过的”! 有些话,别人也跟我说过千百遍; 有些话,别人也跟我说了几十年, 直到经历了很多事情,接受了很多教训, 终于自己想通了,决心改变了, 带着欣喜的心情急于和别人分享, 结果听到一句“早就跟你说过了”, 瞬间把人生重大的体悟和转折贬为“迟来的认错”? - 有了这样的思考和体悟,戒掉这句话才开始变容易了。 现在跟孩子不再说“早就跟你说过了”, 而是说“太好了,我们一起学习”, 或“太棒了,妈妈怎么没想到”。 结果天差地别。 - 把“对”让给孩子,把空间还给孩子, 不仅对孩子有帮助, 更重要的是, 我们肯定了孩子的价值, 给予了生命此刻蕞需要的养分,这种正向的反馈 给予我们和孩子关系成长,巨大的空间。 - 人是关系的动物,社会是关系的产物。 好的关系才是好的教育。 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原则是: 关系大于教育。 - 正如教育学者詹大年说: 关系建立,教育才会真正发生。 - 我是安安妈咪呀, 希望我的分享带给您启发, 加油,我们一起从好的关系入手, 和孩子一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