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只要女人想嫁,永远不会嫁不出去。”

我之前发过一篇文章,《87年大龄剩女感觉嫁不出去,焦虑到失眠怎么办?》。评论区好多人在那儿说:“哪有女的嫁不出去的?无非

我之前发过一篇文章,《87年大龄剩女感觉嫁不出去,焦虑到失眠怎么办?》。

评论区好多人在那儿说:

“哪有女的嫁不出去的?无非就是嫌弃男的不够帅不够有钱,自己不想嫁罢了。”

emmmmmm

怎么说呢,他们的逻辑是,女人自带性价值和生育价值,肯定是会有人要的,你看大街上哪有女流浪汉呢?

这种说法,你说要放到古代,放到民国,我可以理解。

吃饭穿衣都成问题的年代,不管男人女人,都没有什么任性的权利,尤其是底层,活着是第一要义。

但这都新中国了,都改革开放了,都全民脱贫了,你还说这样的话,那就只能说明,你的精神文明建设,没有跟上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了。

任何事情,都不能放到极端概念下去评价。

那要这么说,你天天嚷嚷着大环境不好,找不到工作,,这个时候有个人跳出来指着你说:

“哪有人找不到工作的?无非就是嫌弃工作不高,工作太累,不想嫁罢了。”

毕竟你也是个人,有基础的劳动价值和体力价值,总有工作会要你的,跑滴滴送外卖不行你就去搬砖,搬砖不行就进厂,繁华地区不行就偏远地区,总能找到别人不愿意干的工作。

别人不愿意干,你就愿意干?

放到结婚这个事儿也是一样的。

别人不愿意嫁,那凭啥,她就得愿意嫁呢?

前两天刚看了电视剧《命悬一生》,很好看。

里面有两个女主,吴细妹和田宝珍,都是两个出生在农村、被命运压迫,却又想改名的女人。

吴细妹,被嫁给了一个压根儿没把她当人的烂人,杀了自己的前妻,最后也被吴细妹杀了,跟他前妻埋在一起。

田宝珍,在被嫁出去之前,逃离了村子,打工、读书,最后成功地逃离了泥潭。

这两个女人某种意义上,都算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只不过一个是从坏变好,另一个,是从坏变得更坏。

“只要女人想嫁,就能嫁出去”,在她们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村子里面的女人,只要到了适婚的年纪,就肯定会有人娶。

但,之后呢?

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

吴细妹属于随波逐流,开始想反抗,但周围人都那么说,也就从了,结果发现过得如同地狱一般,最后才奋起杀人;

田宝珍一开始就知道,那不是自己要的日子,一开始就顺着自己的计划,一步一步地走出村子,走向外面的世界,最后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嫁出去”对于女性来说,本身真的不难。

不难的地方在于,它没有门槛,没有要求,是个女的就行。

问题是,这已经不是一个活着就行的时代了,每个人都可以活的更好,包括男女。

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结婚的门槛,被拉高了。

这个门槛不光是物质条件,而是人对混营各个层面的需求。

结婚,不再是找个人搭伙过日子。

现代社会,过日子早就被商业化安排的明明白白了,单纯只是为了生活的话,一个人也能过得挺好。

不会做饭就点外卖,不会修家具家电就叫上门维修,不会做家务就叫保洁。

你要说贵嘛,这些服务现在价格都已经挺低了,正常人是可以负担的起的。

以前那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的模式,基本没有了。

找个另一半,冲的就主要是这个人了。

聊得来,有感情,有闪光点,在一起处起来舒服,这些才是能促成一段婚姻的多数理由。

只是很多人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

一方面觉得自己要结婚,那就得找个能过到一起去的,起码各方面自己情绪能照顾到的。

但另一方面,脑子里还是“没有物质的爱情是一盘散沙”,对物质层面和现实层面的东西有比较高的要求。

有些东西,你得动态平衡。

你对另一半在情绪上给的价值,要求上去了,那其他地方的要求,自然就得下去。

要物质条件,那你就不能对对方在人品、性格、爱好、情商还有外貌上有太多要求。

要后者,那你就别想着物质条件如何如何了。

但现在物质条件也要,人也要,那就没得搞。

现在结婚率这么低,属于两头堵。

一方面,女性整体的社会地位和经济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工作机会也有了,受教育机会也有了,经济条件也有了,但择偶的时候,还是老一套,非得找个比她强的。

“挣得还没我多,那怎么行?”

然后,对男的其他方面的要求,也都上来了。

什么抽烟喝酒打牌等等的恶习,首先是不能要的。

然后还要爱干净,不能有不好的生活习惯,要体贴,要会照顾人,要有好的沟通能力,要有趣,要能跟自己聊到一起去……等等。

而另一方面,很多男生还在遵循自己从小接受的那一套东西,男人只要成功,别的就都会有的。

他们对婚恋的认知,就是只要我买车买房,有足够好的物质条件,我就能找到老婆。

他们的心态依然是那种“男人要那么好看干什么”“男人要什么打扮”“整那些花里胡哨的有什么用”“什么情绪价值都是骗人的”。

然后吭哧吭哧上班攒钱买房买车,等待着进入婚姻。

结果最后,要么就是被人嫌弃一圈儿,最后找了个老婆,对方除了是个女的,各方面条件都比你差很多,纯纯拿你当力工,还嫌弃你嫌弃的不行。

男人要对自己好一点,这句话是真的。

当然了,不是说让你平时省吃俭用,去洗脚的时候非要洗最贵套餐的那种好。

所谓的对自己好一点,就是不要拿自己当工具。

从小被教育,男人要顶天立地,要养家糊口,要能扛事儿,要成为社会栋梁,等等等等吧。

这就导致了,他们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是“什么东西都一定得是有用的”,什么都得有个结果。

把钱花自己身上,什么穿衣打扮啊,旅游吃喝啊,没用。

上班挣钱,攒钱买房,最后结婚当婚房,有用。

提升自己,把钱花在护肤上,健身上,娱乐上,没用。

把钱用在婚宴上,酒席上,彩礼上,最后成功地娶到老婆,有用。

但问题是,现在不再是那个拿这些东西就可以结婚的时代了。

很多人总是抨击高彩礼,却无可奈何。

其实解决高彩礼这个问题,根本不在于说出彩礼的这些人如何如何,而是要倒逼内卷。

不要彩礼的人越多,那要彩礼的那部分人,也就慢慢没有市场了。

就像电商兴起,靠价格卷死了多少线下店铺,你不降价,那就是死。

那,人家不要彩礼,肯定是要别的东西。

就看,你有没有了。

你是当桥上的风景

还是看风景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