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服务器级硬核实力+场景化AI,超聚变X3智能工作站推动品类升维

随着算力化、边缘化的趋势越演越烈,各类计算产品在性能和功能上,都正经历着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大众消费层面自不用说,手机、

随着算力化、边缘化的趋势越演越烈,各类计算产品在性能和功能上,都正经历着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大众消费层面自不用说,手机、PC、平板等设备都在拥抱算力寻求蜕变。在企业生产力领域,专业的工作站也站在了变革的十字路口。

近日,超聚变发布旗下首款工作站产品——超聚变X3智能工作站,并同步在京东旗舰店正式首发;随后举办超聚变TechX“算力智驱边缘化,澎湃新质生产力”专场活动,邀请行业专家围绕工作站的技术趋势及产业变革,展开一场深入的思维碰撞,引发业界广泛关注。

不同于绝大多数从PC切入工作站的厂商,服务器立身的超聚变将服务器核心理念下放到工作站设计,并紧扣边缘计算大趋势推动工作站品类升维,为这个略显沉寂的行业增添了一抹鲜活的色彩。“春江水暖鸭先知”,透过这场产品发布和思想激辩,我们或可一窥新一代工作站的演进方向!

让专业工作站更专业,超聚变X3推动品类升维

在算力结构性变革与算力应用场景边缘化的大背景下,工作站作为专业生产力工具正面临多重挑战。比如,PC切入的消费级硬件会导致多卡协同频繁崩溃,运维排障耗时长、损失大;又如,传统算力配备和扩容滞后于AI模型增长需求,硬件过时快、折旧快;再如,边缘场景下数据合规与本地化部署难以兼顾,制约工作站走进更多场景。

有鉴于此,超聚变X3智能工作站以“硬核实力+场景化AI”破局,拉开了推动工作站品类升维的序幕。

作为专业生产力工具,X3智能工作站的核心竞争力首先来自服务器级的内核配置。它搭载Intel W680工作站专属芯片组,配合ECC内存纠错技术,从底层杜绝高负荷运算时的计算错误与系统崩溃,这对需要连续运行的三维渲染、代码编译等任务至关重要。同时它支持第13-14代英特尔酷睿处理器,搭配高达192GB的DDR5内存,性能较同级别产品提升50%,轻松应对多任务并发需求。此外它的三分区风道设计巧妙隔离三大热源,加上1200W铂金电源和全固态电容,再结合服务器级BMC远程运维技术,让设备在满负荷运行时也能保持稳定高效,大幅降低运维成本。

在内核实力之外,X3的外观设计也兼顾了美学与实用性。它采用金属一体化机身搭配哑光处理,既保持了视觉上的纯粹简约,又具备坚固耐用的特性。正面独特的X型几何镂空散热设计,不仅呼应产品型号与品牌标识,更能引导气流定向流通,保障核心硬件始终冷静运行。32L大容量机箱为后续硬件升级预留了充足空间,前后面板则集成了2个USB-C、2个USB-A、双2.5GB网口等丰富IO接口,高频操作触手可及,彻底解决了外设连接繁琐的行业痛点。

而场景化的AI应用创新,让X3的专业算力得以真正走进一线工作场景。基于X3智能工作站打造的智能体一体机,精准瞄准7B-70B轻量级边缘模型的“甜点区间”,内置DeepSeek-R1-32B等模型,开箱即用无需复杂配置,特别适合政府、医疗等对数据安全敏感的行业。同时超聚变还计划联合ISV伙伴,推出合同审核员、工业仿真AI设计等十余个场景化一体机方案,配合三年上门售后及灵活升级服务,可成为中小企业与专业人士触手可及的生产力利器。

重新定义生产力,新一代工作站内涵与场景跃变

说起生产力工具,近年来不少计算设备都在往这个方向靠,但要真正称得上专业的,还得数高性能、高稳定的工作站。当然,随着技术与产业的发展,工作站的生产力内涵也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在超聚变TechX专场活动中,多位行业专家勾勒了新一代工作站作为专业生产力工具“该有的样子”。

英特尔商用客户端产品总监孙峪强调,工作站绝不是单纯扮演“高性能PC”的角色这么简单。它介于服务器与PC之间,对ECC内存的支持、更强的内外扩展能力(如多PCIE插槽、丰富外部接口)以及更高的稳定性要求,承载的是专业场景中不可妥协的可靠性。

赛迪顾问电子信息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贾珊珊指出,工作站作为算力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近年虽快速发展,但传统产品动辄几万甚至几十万的价格,让不少中小企业和创新团队望而却步。新一代工作站需在保留高性能、高稳定性核心优势的基础上,更突出包容性——通过灵活配置、场景适配性提升及性价比优化,让更多中小企业和创新团队用得起专业算力。

不止于核心性能层面的差异,工作站在应用场所上也正与高性能PC形成区隔。除了在办公室、工作室这样的传统固定场所,新一代工作站正走向更多环境严苛的边缘计算场景,开辟“边缘新主场”。

贾珊珊介绍,从近几年国家对于算力发展的重要规划看,发展边缘算力已成为构建“云边端”协同算力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一环。凭借低时延、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环境适应性和可靠性等特性,工作站会在一些边缘计算的场景下实现应用突破,包括智能工厂的生产线、智能网联汽车等。

孙峪也指出,AI技术应用快速落地,正驱动工作站在生产和办公环境快速转向以AI算力为中心。工作站会在CAM/CAE/仿真/渲染等传统应用范畴之外,成为边缘AI的重要算力平台。比如,具备强大AI算力的工作站可以成为AI开发者的开发工具,开展大模型微调,以及作为私有化部署的小型AI推理平台等。

这些都意味着,当工作站走出办公室开辟新主场,需要在专业性能、AI算力和环境适配性上更上一层楼。而从产品设计上看,超聚变X3智能工作站也很好地响应了这些需求趋势。

恰如超聚变工作站产品总监周洵所言,当多数厂商基于PC研发工作站时,超聚变作为服务器行业专家将服务器核心理念下放到工作站设计,极大赋予了产品适配边缘严苛环境的底气。作为一款“为专业而生”的生产力工具,X3从旗舰级硬件配置到极简美学设计层层打磨,从创新智能体一体机到全方位服务保障环环相扣,将以“硬核实力+场景化AI”的双重优势破局算力普惠,真正让专业算力走进千行百业的工作场景。

算力×智能×工作模式,工作站开启落地新范式

大幕已经开启,改变正在发生。当超聚变X3智能工作站以硬核技术下沉推动品类升维,重新定义专业生产力,工作站这一经典计算产品落地交付的范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变得正超越单一硬件本身,形成算力×智能×工作模式的新范式,真正为客户交付一“站”式的融合解决方案。

这种新范式在超聚变的实践中已经有所体现。基于X3打造的智能体一体机,精准覆盖7B-70B轻量模型区间,实现AI模型开箱。下一步超聚变还计划联合ISV伙伴,实现通用模型的垂直化落地,推出合同审核员、工业仿真AI设计等十余个场景化一体机方案。未来在各种场景化一体机的加持下,医生可借其生成病历摘要,工程师可实时诊断设备故障,法务人员能快速筛查合同风险……真正实现AI生产力的开箱即用 。

面向未来,孙峪认为虽然当前CAD等传统应用与AI的结合尚处起步阶段,但今后的物理仿真、建模渲染等负载都将与AI结合,减少人工干预并提升效率。同时随着AI的进一步发展,从创意、设计到3D建模、渲染的全流程,都将进入AI赋能的新阶段,为以AI算力为中心的专业工作站打开广阔空间。为此他期待英特尔与超聚变深化合作,推出更多优质产品。

周洵则提出两大核心趋势,一是AI算力需求爆发驱动硬件架构升级,单路CPU搭配多GPU(一路四卡)将成为主流;二是商业模式革新,未来工作站将从纯硬件销售转向“硬件+行业解决方案”模式,联合ISV提供开箱即用的边缘侧行业应用,让工作站成为一个解决方案去实现客户端的快速部署。

写在最后:

综上,这场由算力AI化、边缘化驱动的变革,正让工作站的专业算力更易获取,为新质生产力爆发注入强劲动力。超聚变X3智能工作站的到来,正是新一代工作站变革的缩影。其以服务器级的基因破局,兼具普惠包容与AI核心能力,更向边缘场景延伸。随着“硬件+行业解决方案”模式的推进,以及场景化智能体一体机的落地,新一代工作站将持续打破生产力边界,为算力普惠生态按下“加速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