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面试官问我:Redis内存满了会怎样?我笑着讲了一个真实事故

你以为Redis只是个简单的缓存?不,它吃内存的速度堪比我深夜点外卖的速度。今天我们就通过一个真实的“线上事故”,聊聊R

你以为Redis只是个简单的缓存?不,它吃内存的速度堪比我深夜点外卖的速度。今天我们就通过一个真实的“线上事故”,聊聊Redis的物理资源消耗、内存满了会发生什么、以及我们该怎么优雅地做内存优化。

引言

那天,我正惬意地泡着咖啡,准备开个早会。结果Slack上一个红色警告信息像惊雷一样炸响:

“Redis节点内存使用率100%,应用开始大量超时!”

“啊?Redis又吃满了?”我心头一紧。

这不是第一次了。作为团队里那个“凡是有缓存就找他”的人,我深知这意味着什么——线上缓存雪崩,数据库压力暴涨,系统延迟飞天。

我一边冲进监控面板,一边心想:这次一定要彻底搞明白——Redis到底主要消耗什么物理资源?为什么老是吃内存?又该怎么优雅地控制它?

Redis最“爱吃”的资源是什么?

Redis的核心本质就是一个内存数据库(in-memory database),从名字就能看出来——它最爱的就是内存(Memory)。

但别以为只有内存,它也会消耗:

我看着Grafana上的资源监控图,果然,内存条那根红线几乎贴在顶上,CPU却还算平稳。

我笑着摇摇头:“果然是个吃内存的家伙。”

那Redis内存满了,会发生什么?

我在事故分析会上举了个形象的比喻:

“Redis的内存就像一杯水,水太多会溢出来;而溢出的方式,取决于你装的是什么杯子。”

Redis的“杯子”就是——内存淘汰策略(Eviction Policy)。当Redis内存被吃光时,它会根据策略来决定“谁该被赶出去”。

常见策略如下:

在那次事故中,发现他们的Redis配置居然还是默认的noeviction。

也就是说——内存满了,Redis直接拒绝所有写入!结果:

业务线程在等待写缓存;

缓存写不进;

数据库被反复请求,负载飙升;

系统延迟一路飞天。

我叹了口气:“怪不得那天数据库CPU飙到90%,原来是Redis堵车了。”

Redis内存为什么会越来越“胖”?

我打开info memory一看,好家伙,used_memory已经突破了预警线。我总结了几类Redis吃内存的常见“黑洞”:

1. Key太多太碎

Redis存的每一个key都有元数据(比如类型、过期时间、引用计数等),这些开销在百万级数据时非常明显。

解决思路:合并小key、使用hash结构、压缩存储。

2. value太大

有人把几百KB的JSON对象直接塞进Redis……

结果:内存用得飞快,网络传输还变慢。

解决思路:只缓存必要字段,或使用压缩(如Snappy、LZ4)。

3. 过期策略设置不当

没设置TTL的缓存永远不删,最终内存被“僵尸数据”占满。

解决思路:缓存一定要设置合理TTL。

4. 复制(Replication)

主从同步时,主节点会生成RDB快照,临时会额外占用一倍内存。

解决思路:合理设置复制延迟、使用AOF+RDB混合持久化。

5. 内存碎片化

Redis底层使用jemalloc内存分配器,不同大小的对象混在一起容易造成内存浪费。

解决思路:定期重启节点或使用MEMORY PURGE。

那Redis内存满了,我们该怎么救?

事故处理会上,我总结了三步走策略:

第一步:立刻止血

临时提高maxmemory(如果机器内存足够);

或临时切换淘汰策略为allkeys-lru;

同时用redis-cli --bigkeys分析大key;

再用MEMORY USAGE查看高占用键,进行手动清理。

我笑说:“那天我像在拔插管救人,删的都是几十MB的大key,手都抖。”

第二步:系统优化

这才是关键:

第三步:内存“减肥”术

后来,我的团队甚至给Redis做了一套“减肥计划”:

压缩数据结构:开启hash-max-ziplist-entries和list-max-ziplist-size等配置,让小对象以紧凑编码存储。

删除无用key:用scan命令定期扫描过期key,做延迟清理。

冷数据下沉:把长期不用的历史数据,迁移到MySQL或Elasticsearch。

热点key隔离:高频访问的数据放在独立实例,防止拖慢整体性能。

事后复盘:那次Redis事故,学到了什么?

几天后,我在团队分享会上说了一句话,让大家印象深刻:

“Redis最危险的地方在于——它用得越顺手,你越容易忘了它有上限。”

这话一点不假。很多团队把Redis当“无底洞”,不停往里塞数据,却忘了它是基于内存的系统。

内存是有限的。数据有生命周期。缓存是用来加速访问的,不是用来堆积历史的。

最后的思考:Redis内存优化的“哲学”

我后来在技术博客上写道:

Redis优化,不只是调参数,更是一种“数据治理”的思维。

我总结出一条金句:

“Redis的优化,本质上是对数据的取舍。”

缓存的设计哲学应该是:

把最有价值、最常访问的数据留在内存里;把冷门、冗余、历史数据交给磁盘。

内存是Redis的生命,也是它的陷阱。理解它、控制它,才能真正驾驭Redis这匹“野马”。

Redis优化建议

为每个key设置TTL;

优先使用allkeys-lfu策略;

定期用bigkeys和info memory巡检;

开启压缩结构(ziplist、intset);

建立监控+告警;

永远记得——Redis不是数据库,是缓存。

面试结语

当面试官问你:

“Redis主要消耗什么物理资源?内存满了会怎样?如何优化?”

你只要笑着答:

“Redis最核心的是内存资源;当内存耗尽时,它会根据淘汰策略清除数据;优化的关键在结构、策略、压缩与监控。”

然后轻轻补上一句:

“Redis的优化,不是让它装更多,而是让它装得更聪明。”

面试官一定会心一笑。而你,也从那个“Redis崩溃现场”中,真正毕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