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离休的南京军区政委唐亮上将家里的电灯坏了,于是给管理处电工班打电话。他等了几天,却无人来修,小保姆一打电话,电工立马赶来维修。唐政委不解,小保姆解释:“您退下来了,他们看我面子来的。” 朱亮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面对凄惨的生活,他选择了通过参加革命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加入了红军,从此踏上了革命的道路。 唐亮只觉得心口一阵剧痛,仿佛被人狠狠击中。作为为国家奋斗终生的老革命,他无法接受退休后竟遭遇如此不公平的对待 长征的洗礼和抗日战争的历练,让他成为了革命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解放战争时期,朱亮担任高级政工干部。他提出了著名的口号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建国后,朱亮先后担任南京市委书记、南京军区政委等重要职务。然而,权力和地位并没有改变他的本色。他始终保持着清廉正直的作风,生活简朴,从不利用职务谋取私利。 朱亮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从不搞特殊化。他对子女提出了"四自"的要求:政治上要自觉,经济上要自立,工作上要自强,生活上要自理。在他的影响下,子女们都成长为优秀的接班人。 晚年的朱亮,虽然职务很高,但生活依旧很朴素。上世纪60年代的南京,阳光慵懒地洒在街道上,为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镀上一层金色。 在一栋普通的居民楼里,一位曾叱咤风云的老将军正面临着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困扰。 唐亮这位曾经的南京军区政委,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和军队,经历过战火的洗礼,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与成长。 然而此刻,这位老将军却被一个小小的家庭问题所困扰——家里的电灯坏了。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或许只是一个小小的不便,打个电话叫个电工就能解决。但对于唐亮来说,这件小事却揭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那天下午,唐亮坐在他那张朴素的木椅上,望着天花板上那盏不亮的灯,眉头微微皱起,他已经打电话让人来维修了,但好几天过去了仍旧没有消息。 而最后,还是在小李的多次催促下,维修的人才不情愿的上门。 他看向小李,为什么之前打了那么多次电话都没有人来,而这一次却这么快? 小李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轻声表示,其实...是因为您退下来了,他们可能觉得不那么急迫,但是小李和那帮人平常都混熟了,打个电话也就来了。 唐亮只觉得心口一阵剧痛,仿佛被人狠狠击中。作为为国家奋斗终生的老革命,他无法接受退休后竟遭遇如此不公平的对待。 电工很快修好了灯,向唐亮和小李告别离开。房间里重新亮起了光明,但唐亮的心却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 这个小小的插曲,让唐亮想起了自己年轻时参加革命的初心,那时候他们为的是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新中国。但现在,即使是最基本的服务,似乎也要看人下菜碟。 这盏灯它提醒着我们,无论身处何种位置,都应该保持初心,永远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因为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真正进步,我们的国家才能不断发展。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一盏普通的灯,照亮了一位老将军的晚年,也照亮了无数人的心灵。 (主要信源:原文登载于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20年09月28日 关于‘被誉为“军中老实人”的唐亮上将’的报道)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