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高等院校课程与教学人工智能评价》团体标准研讨会在云南农业大学课程中心成功召开

2025年10月21日上午,《高等院校课程与教学人工智能评价》团体标准云南地区研讨会在云南农业大学课程中心顺利举行。本次

2025年10月21日上午,《高等院校课程与教学人工智能评价》团体标准云南地区研讨会在云南农业大学课程中心顺利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指导,云南农业大学承办,标准牵头起草单位云南寻鹿科技有限公司组织,各参编单位、参编专家来自省内17所高校。近40位专家学者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齐聚云南农业大学课程中心,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在高校课程与教学评价中的应用与实践展开深入研讨,共同推动评价标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

《高等院校课程与教学人工智能评价》是我国目前首个针对高校课程人工智能评价的团体标准,其制定与完善对填补高校课程评价领域标准化空白、规范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会议伊始,云南农业大学课程中心张海涛老师代表承办单位致辞,其强调课程评价对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意义,并表示将全力支持标准的制定与调研工作。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代表丁俊华博士解读了国家《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人工智能+行动》相关政策背景,并宣布由云南寻鹿科技有限公司牵头申请的《高等院校课程与教学人工智能评价》团体标准,依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团体标准规定》,符合立项要求。其作为行业龙头从业单位具备相关经验,望牵头单位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结合各起草单位和起草专家的意见,严格的、科学的将该团体标准内容完善,起草出合格的标准文件,并在全国推广实施。

会议由北京灵犀智教科技有限公司学术教研总监薛军介绍了《高等院校课程与教学人工智能评价》团体标准的设计规划以及技术路线,并提交团体标准初稿,由与会起草单位、专家共同讨论。

在专家发言环节,各高校起草单位代表结合本校课程评价工作开展情况,就标准落地中的关键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代表们提出,应推动标准从“框架”走向“精细化”,注重思政与学科特色的融合,建立差异化数据采集与评价机制。其中云南财经大学石福荣老师强调应增强方案实操性、合规性。昆明理工大学陈庆华老师分享了课程评价实践中面临的学科差异大、针对性不足等问题,呼吁标准制定需兼顾标准化与教学情怀。

多位专家关注AI技术在评价中的应用前景与挑战。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李玳老师、昆明城市学院龙思圻老师、袁媛老师等指出,AI评价虽具效率优势和客观优势,但目前在艺术类、体育类等特殊课程中适配性不足,建议补充相关类别指标,并为民办院校增设特色评价维度。

昆明学院张小玲老师分享了学校从“全员专家评审”逐步转向“AI+人工”协同,到AI模型全面替代评价的实践路径,强调课程评价的初衷是服务教师、提升教学质量,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实现科学的评价体系。

云南农业大学张海涛老师在总结中提出,标准制定应在细化与实操间取得平衡,借助AI技术优化流程,推动教师自主建设与良性竞争,共筑教学评价体系与人工智能深度结合。

团标牵头起草单位云南寻鹿科技有限公司于雪超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公司作为国内课程与教学评价技术研发龙头企业,有着多年的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与服务高校的经验。公司研发的国内第一款人工智能评课大模型算法已取得国家网信办的备案。公司将严格遵循国家标准,吸纳各方建议,利用好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在教育评价中的应用,持续优化评价技术体系改革,严格把控数据安全,加强组织协调工作,切实提高标准的制定质量和水平,并增加标准的适用性和时效性。公司将结合各起草单位和起草专家的意见,共同推动这一具有开创性的团体标准走向全国,服务更多高校。”

此次研讨会的召开,为《高等院校课程与教学人工智能评价》团体标准的科学性、实操性和教育适配性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作为我国高校首个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团体标准,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标准的制定将更好的为高等院校服务,为全国高等院校课程与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其符合国家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提出的创新评价工具,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政策方针,助力我国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