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老人在自己九十一岁的寿宴之上,一杯酒下肚后,脸部失去了原来的痴呆模样,眼神里好似有了光,原来不善言辞的他,话匣子如滔滔之洪水倾泻而出。
从他侃侃而谈的话语当中得知,老人当年曾杀过人,身中十六刀,说到豪壮处,老人拿起酒杯时,发现酒已见底,忙招呼女儿给自己倒上。

在场宾客从未听老人吐露过此等事件,听得津津有味,女儿亦未曾父亲说过自己曾经的事迹,在他们的认知当中,父亲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
她赶紧制止父亲,毕竟在生日宴会上说此凶残之事不合时宜。

生日宴会结束后,老人的女儿找到派出所,说出了父亲酒后吐露的话语。
一个被隐藏了数十年的秘密即将露出水面......
英雄往事
老人的名字唤作朱柯信,在女儿朱静的印象当中,父亲平日里和颜悦色,对谁都和和气气,谁家有困难需要帮助,父亲从来不遗余力。

后来家乡的老伙计们一个个离开了人间,只剩下了一人,村中民风淳朴,称呼老人为“人瑞”。
在村中人看来,这是村中风水绝佳的象征,因此,无论谁家中有红白喜事,必请老人前往坐镇,老人每次都欣然前往,到宴会之上与众人谈笑风生。
后来,老人得了老年痴呆,脑袋时而清楚,时而模糊,不过笑嘻嘻的模样从来不曾改变。

哪怕到了别人家,也只是安安稳稳地坐在一个地方,静静地吃自己的饭,喝自己的酒。
老人酒量大,一斤白酒下肚不见脸红,年龄大了以后,女儿朱静逐渐开始限制起饮酒,每顿饭最多一杯,遇到特殊情况时才给他加量。
老人最喜欢自己的小女儿,虽然面露不悦,内心仍旧充满欢喜。
这是小辈在关心自己,身为老人家就应该做好老人家应该做的事情,不应该为老而不尊。

到了老人九十一岁寿诞之际,家中子侄辈皆主张风光大办,一场热热闹闹的宴会拉开帷幕。
没有人能想到老人会在生日宴会说出这么一番话,这是头一次,朱静以及她的哥哥从来未曾听老人说过,由于都是第一次,朱静同样听得入迷。
老人端起酒杯,又豪爽地吃进一大口,整个人的精神状态愈发地抖擞起来。

只听老人说道,当年的我不过才十七岁,小日本打算渡过黄河来攻打我郑州,咱们都是中国的大好男儿,谁能忍心看着这帮贼娘养的来咱们的土地上胡闹?
我和许多兄弟们背上了长枪,说实话,咱们的装备和小日本比差太远了,就是这样,咱们也没有一个要逃亡的,哪怕是拼刺刀,也要让小日本了解到咱中华男儿的血性。

宾客当中有好奇者,合适地问道:“爷爷,当初您在哪一支军队当中?”
老人家的脸上忽然显出落寞悲伤,他幽幽地回了句:“国民革命军13军81师!”
彼时正值1941年,中华大地日寇横行,烽火连天,有无数类似朱柯信老人这样的情况,他们当中的大多数永远地离开了人间,根本没有机会看到日寇投降的那一天。

老人说到了自己的切身经历,小日本的刺刀技术真不赖,他们挥舞着刺刀朝着我军奔袭而来。
老人也挥舞着刺刀冲锋起来,鼻间充斥着浓浓的血腥味,耳旁是厮杀声,眼前是殷红的血液。
在这场战斗当中,他一共身中十六刀,他根本知道自己何时失去了意识。
当他再次醒来时,发现自己正躺在一家医院,由于受伤严重,他没有继续跟随队伍前行,而是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在那里过上了普通人的日子。

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向人说过这段岁月,那段岁月好像一块伤疤,一碰就出血,成为了他内心始终不敢触碰的痛。
若非是老年痴呆,若非两杯酒下肚,老人又怎么会提起当年的事情呢?这件事或许会成为永远的秘密。
当宾客散去后,老人的酒也慢慢醒来,女儿朱静找到他,希望他能透露一下当年战争的一些细节,老人却又重新恢复了痴傻模样。

朱静觉得身为女儿,有责任把老人当年的抗日事迹讲述出来,于是,她找到了当地的派出所。
派出所又会给出什么样的回答呢?
英雄事迹
朱静告知了当地民警自己父亲的名字,民警在相关资料里查询了许久,不见有“朱柯信”的名字,民警遗憾的告诉她,这里无法给出确切的证明。

而老人因为老年痴呆,再也无法从他的嘴里问出相关的事情。
查询一时间陷入了僵局,朱静左思右想,回忆生日当前老人的讲述,希望能再找出一些具体的细节,以方便工作人员查询。
“13军81师”引起了他的注意,这是这支部队的番号,资料里应该会显示出来。
她带着新发现的这个信息再次找到派出所,在民警的帮助下,他们轻而易举在资料当中发现了这支部队。

这支部队由展书堂带领,驻扎在新郑一带,当时正值1941年的10月2日,日军已经有六千人渡过了黄河,郑州郊外一带有日本骑兵出没,郑州城危在旦夕。
汤恩伯部率领的81师在10月3日的晚上赶到了郑州附近,接防了属于22师的部分阵地。
主力部队则继续前进,主要在是贾鲁河堤岸一带布防,就是要全力阻击日寇前进。
为鼓舞士气,总司令曾亲临战场,使得81师士兵士气大涨。

而老人朱柯信就在其中,郑州保卫战打得十分惨烈,老人正是在这场战争中受了重伤。
得知老人多年来一直没有获得相应的补助,也没有获得相应的荣誉。
当地部门立即按照相关的政策开始计算,计算出了老人多年来补贴的总额,也加紧给老人制定勋章,给老人申请相关的荣誉。
当工作人员带着荣誉和补贴找到老人时,老人表现出短暂的清醒,他告诉工作人员:“钱你们带走,荣誉我留下啦!”

工作人员不解,告诉他这是他该得的荣誉,也是他该得的补贴。
老人苍老的脸部变得严肃起来,他说道:“这是每一个中国人应该要做的事情,小日本该打!”
老人还解释道,自己岁数大了,不应该为国家增加负担,这些钱可以用来发展国家的科技和军事,让咱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境界?其为国尽忠却不要任何功名利禄,凭借的就是一颗爱国之心。

当年,有多少中华男儿为抗击日寇不惜生命,张自忠将军亲临前线,与日寇血战,最后战死疆场,消息传到重庆,蒋介石为之震惊。
为了表达对这位无双国士的崇敬,蒋介石亲自为英雄抬棺,重庆街头,民众自发上街头送行。
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朱柯信老人一生籍籍无名,从来没有凭借当年的事情为自己谋求任何的利益。

像老人这样的无名英雄很多,他们只是觉得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他们的战友很多和他们同龄,却再也没有机会看到新中国的日出日落。
相比较于他们,这些老英雄觉得自己是幸福的,能够在新时代的春风里,享受着甜美幸福的岁月,还能享受儿孙满堂的乐趣。
那些死去的战友们,他们的性命永远地留在了青年时代,有的临死前仅仅想看一眼自己的母亲,都没能获得这次机会。

这就是中国人,对于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从来不讨价还价。
汉朝时期,霍去病就曾说过“匈奴未灭,何以为家”。是啊!当国之不国时,家又岂能安安稳稳,千家万户便如同覆巢之下的危卵,随时会家破人亡。
而正是因为我们民族有像老人这样的人出现,这个民族才得以在一次次的战火中浴火重生,让世界一次次地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中国。
这样的英雄,值得每一个国人尊重,这样的英雄,值得每一个国人学习,这样的英雄,必须享受该有的待遇和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