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的嗅觉总是比技术变革的实际落地要晚半拍,但当它真正反应过来时,震感往往是剧烈的。
在昨天的反弹中,英伟达的对手博通(Broadcom)股价暴力拉升11%,但英伟达却并没有涨太多。市场终于承认,在AI算力的赌桌上,英伟达(Nvidia)不再是唯一的庄家。
谷歌Gemini的发布及其背后的硬件支撑,向行业揭示了一个被英伟达CEO黄仁勋的光环掩盖已久的事实:英伟达看似牢不可破的GPU垄断地位,正在被一种名为“定制ASIC”的商业模式,由内而外地悄悄瓦解。
而博通,正是这场静悄悄的政变中,向反抗军输送军火的头号“军火商”。

要理解博通的暴涨,首先必须复盘谷歌Gemini的算力底座。
当OpenAI还在极度依赖英伟达的H100集群来训练GPT-4时,谷歌却走出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
Gemini 1.5 Pro的惊人长窗口能力和多模态处理能力,并非跑在通用的GPU上,而是完全基于谷歌自研的第六代张量处理单元——TPU v5p和即将到来的“Trillium”。
这就是问题的核心。过去两年,市场不仅高估了英伟达的护城河,更严重低估了超大规模云厂商(Hyperscalers)“去英伟达化”的决心与能力。
在这个链条中,博通扮演了什么角色?
谷歌虽然设计了TPU的逻辑架构,但将这些复杂的逻辑落地成物理芯片,并在高带宽内存(HBM)接口、SerDes(串行器/解串器)以及片间互联上达到极致性能,离不开博通的深度参与。
博通不仅仅是一个代工厂的中间人,它实际上拥有着目前世界上最顶尖的高速混合信号IP。
你可以这样理解:谷歌画出了法拉利的图纸,但博通提供了引擎中精密的传动系统和底盘调教,最后找台积电把车造了出来。
Gemini的成功证明了一件事:只要你的业务规模大到足以分摊昂贵的流片成本(NRE),定制芯片(ASIC)在能效比(TCO)上其实可以完胜通用GPU。
这一结论,对于英伟达极其昂贵的通用计算卡来说,是致命的。
02、算力经济学的反噬英伟达目前的毛利率高得惊人,接近75%。这意味着客户每花1美元买H100,其中有0.75美元是付给英伟达的“技术溢价”和“垄断税”。
对于初创公司,这是必须缴纳的入场费;但对于谷歌、Meta、亚马逊、微软这些年采购几十亿美元硬件的巨头来说,这不仅是成本问题,更是战略安全问题。
博通的财报电话会议揭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数据:其AI相关收入正在呈指数级增长,预计2024财年将突破100亿美元。这100亿并不是卖通用芯片赚来的,绝大部分来自于帮助巨头们定制芯片——也就是所谓的“XPU”。
这里正在发生一场算力经济学的反噬。
英伟达的GPU是“瑞士军刀”,它必须兼容图形渲染、科学计算、AI训练和推理,通用性极强,但也意味着大量的晶体管对于特定任务是冗余的。
而博通协助谷歌打造的TPU是“手术刀”,专为Transformer架构的矩阵运算优化,砍掉了所有多余功能。
数据不会说谎。根据SemiAnalysis等机构的测算,在同等算力下,TPU v5p在大规模集群中的综合拥有成本(TCO),比租赁英伟达H100集群要低30%甚至更多。
当Gemini这种级别的模型需要数万张卡连续跑几个月时,这30%的差价就是数亿美元的利润。
博通的暴涨,是因为市场意识到,它不仅握着谷歌TPU的订单,还极有可能是Meta下一代MTIA芯片、甚至字节跳动自研芯片背后的关键推手。
博通正在把这种“ASIC定制服务”变成一种标准化的商业模式,系统性地收割原本属于英伟达的市场份额。
03、被忽视的护城河:网络即算力如果只盯着芯片本身的算力,往往会看走眼。博通真正的杀手锏,其实是它的老本行——网络。
在万亿参数的大模型时代,单卡算力早已不是瓶颈,瓶颈在于数万张卡之间的数据通信。如果网络延迟高、丢包率高,再快的GPU也得停下来等数据。
这就是为什么英伟达要强推自家的InfiniBand网络和NVLink技术,试图把计算和网络打包封闭起来卖。
在这个领域,博通是唯一能和英伟达正面对抗的对手,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更强。
博通拥有Tomahawk和Jericho系列交换芯片,这是全球数据中心网络的基石。更重要的是,博通是“超以太网联盟”(Ultra Ethernet Consortium)的主导者。
他们的逻辑是:英伟达的InfiniBand太贵且封闭,我们要用开放、通用的以太网技术,实现比InfiniBand更高性价比的高速互联。
昨天股价的异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市场对博通以太网AI网络方案的认可。
谷歌TPU集群之所以能扩展到数万个Pod并保持极高的线性加速比,靠的就是光路交换(OCS)和高效的网络互联,而这背后离不开博通在SerDes(高速接口)技术上的独步天下。
简单来说,英伟达想卖给你一个封闭的“计算黑盒”,里面什么都有;而博通则是卖给你最好的积木,让你能搭建出比黑盒更便宜、更适合自己的系统。
对于那些不想被黄仁勋“卡脖子”的科技巨头来说,博通是唯一的救命稻草。
04、英伟达的“诺基亚时刻”还远,但裂痕已现当然,如果因此就断言英伟达将崩盘,那是缺乏常识的。
英伟达拥有强大的CUDA软件生态,这道护城河对于中小型开发者和企业来说依然难以逾越。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英伟达仍将统治通用AI市场。
但是,谷歌的破圈,博通的被市场认可都告诉我们,AI硬件市场正在从“英伟达独大”走向“双轨制”:
1、通用市场:依靠英伟达GPU,服务于大多数企业和开发者。
2、头部市场: 依靠博通/Marvell辅助的定制ASIC,服务于谷歌、微软、Meta等超级巨头。
危险在于,头部的这几家巨头,恰恰贡献了英伟达目前收入的半壁江山。一旦这些巨头通过博通成功实现了算力自给自足(就像谷歌用TPU跑通了Gemini一样),英伟达的高增长神话就会面临釜底抽薪的风险。
博通CEO陈福阳(Hock Tan)是一位精明的现实主义者,他从不炒作概念,只看重现金流和垄断性技术。
他非常清楚,博通不需要像英伟达那样站在聚光灯下,只需要做那个在淘金热中卖铲子、且拥有不可替代铲子专利的人。
05、结语谷歌Gemini的成功不仅仅是算法的胜利,更是“反英伟达联盟”硬件路线的胜利。
当TPU证明了自己可以承载世界级模型时,英伟达GPU的“神格”便褪去了一层光环。
未来的AI芯片战争,将不再是英伟达与AMD的二人转,而是“英伟达体系”与“博通+Hyperscalers联盟”之间的生态位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博通凭借着定制芯片的设计能力和网络互联的霸主地位,已经悄然崛起。